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挑战杯”竞赛研究状况综述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如今,"挑战杯"竞赛已发展成为影响力巨大的大学生科技学术盛会。通过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很多研究者承认"挑战杯"竞赛在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们也认为"挑战杯"竞赛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建议高校大力建设"挑战杯"工程,从宣传、组织、健全制度、人财物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挑战杯"竞赛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
高涛
彭军超
何银花
机构地区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中学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17期220-220,共1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挑战杯竞赛”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1
郑美玲.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
.青年探索,2005(5):43-44.
被引量:13
2
侯志军,黄燕.
高校院系学生科技活动现状及其发展[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3):94-96.
被引量:4
3
陶继东.
开展科技创新行动 培养创新人才[J]
.中国地质教育,2001,10(2):35-62.
被引量:3
4
张建荣,张子睿.
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开展创造教育[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99-101.
被引量:24
5
陈分雄,叶敦范,杜鹏辉.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活动[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9-31.
被引量:16
6
姜一飞.
从第八届“挑战杯”看大学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J]
.科学与管理,2005,25(4):33-35.
被引量:13
7
杨胜刚,乔海曙.
“挑战杯”竞赛: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现形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5(3):37-39.
被引量:21
8
唐立华,张仲风.
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1):45-46.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刘小辉.
对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思考[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z1):89-90.
被引量:2
2
焦满金.
营造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S1):134-135.
被引量:3
3
王旭,蒋文龄.
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6(4):64-68.
被引量:5
4
朱孟强,郝国法.
关于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若干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2000,5(3):25-27.
被引量:5
5
郭兴明,陈欣.
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力度 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104-105.
被引量:3
6
黄紫华.
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努力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教育体系[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442-444.
被引量:3
7
刘祖照.实施SRT计划培养创造性人才[J].清华大学高教研究,1998,(2):43-43.
8
赵侠.
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9,15(A05):155-157.
被引量:4
9
张志勇.
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
.教育研究,2000,21(3):25-31.
被引量:155
10
霍益萍,张人红.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
.课程.教材.教法,2000,20(11):8-10.
被引量:291
共引文献
102
1
周淼淼.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全过程分阶段实践方法探析——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7):73-74.
被引量:3
2
乔海曙,冯伟珈.
《货币金融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22(1):88-91.
被引量:7
3
覃运梅.
谈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15):74-75.
被引量:1
4
罗志增,席旭刚,姜周曙.
大学生的“后课程”实践环节训练与成效分析[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67-70.
5
刘龙,宋书中,陈岩,孟庆湖,黄强.
以“挑战杯”为契机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43-44.
被引量:18
6
陈艳,曾嘉华.
发挥课外科技活动优势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3):119-121.
被引量:7
7
史立伟,张学义,张为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新技术》教学与实践[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43-244.
被引量:3
8
张中伟.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06,9(4):10-11.
被引量:4
9
周仲魁,夏菲,梁丽萍,唐燕玲.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9-52.
被引量:36
10
杨俊.
公安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公安教育,2007(5):38-4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1
1
吴树青.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1-7.
被引量:49
2
周频.
高职高专院校推进“挑战杯”竞赛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2):41-42.
被引量:2
3
朱冠华.
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J]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36-38.
被引量:16
4
李敏,周朝成.
精英教育:加州理工学院的文化性格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4):97-100.
被引量:3
5
桂诗章,杨晓萍.
教育科研选题的原则与途径[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1):60-61.
被引量:13
6
蔡恺君.团队知识共享与“挑战杯”大学生团队建设[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
7
单耀军,张小升.
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
.教学研究,2008,31(2):140-142.
被引量:57
8
郑绍春.
浅谈如何发挥指导老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作用[J]
.船海工程,2008,37(4):172-174.
被引量:19
9
涂元季,顾吉环,李明.
钱学森 大学要有创新精神[J]
.创新科技,2009,9(11):14-15.
被引量:3
10
陈丽君.
选题指导: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挑战杯”获奖大学生选题过程的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136-13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孙钟雷,李宇.
教学应用型大学推进“挑战杯”竞赛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30):151-151.
被引量:3
2
张代兵,谢海斌,胡天江.
积极引导军校学员参加“挑战杯”竞赛提升科技创新实践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63-165.
被引量:1
3
钱俊,张文菡.
从“挑战杯”指导经验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J]
.高校辅导员,2014(3):60-6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杨超,臧利敏,张发爱.
探索大型仪器在材料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2012,28(17):89-90.
被引量:7
2
孙钟雷,李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创新举措[J]
.科教文汇,2012(31):20-21.
被引量:1
3
崔秀梅,张亚斌,高华蓥,王熙翔,吴镕蓁.
参加机械设计大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科教文汇,2013(3):71-71.
被引量:3
4
邵刚,彭文峰,王海龙,卢红霞.
材料工程类大学生持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J]
.教育教学论坛,2016(8):43-44.
被引量:3
5
殷小琴.
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科技活动路径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7,38(6):74-75.
6
杭婷婷,刘双,林斗秀.
民办高校团建活动“四位一体”模式探索——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J]
.才智,2015,0(4):144-144.
7
董晔.
人文地理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及指导研究[J]
.大学教育,2019(4):177-179.
8
郗艳丽,王舒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预防医学高素质复合人才培养——以吉林医药学院为例[J]
.中国培训,2016(24):46-46.
9
屈岩峰,赵晟锌,郑伟.
依托“挑战杯”竞赛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55-56.
被引量:5
10
陆勇星.
高职院校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几点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12-17.
被引量:2
1
温荣,郝珺.
高校学生科创培育体系研究——以苏州大学“挑战杯”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9):224-225.
2
初铭畅,谭影.
以“创新训练示范团队”为平台 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101-102.
被引量:1
3
李从容,赵哲楠.
“挑战杯”竞赛与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4(3):140-142.
4
姜明伦.
“挑战杯”竞赛的功效及其健康发展的对策[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2):113-116.
被引量:4
5
余小军,杜钦,魏娜.
“挑战杯”竞赛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2):64-64.
6
杜慧玲,周艳军,周立岱.
“挑战杯”竞赛中暴露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11,28(6):14-17.
被引量:4
7
高涛,胡位荣,田长恩.
关于高校“挑战杯”竞赛的调查与研究[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2):75-76.
8
李双贵.
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 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3):99-101.
被引量:9
9
孙钟雷,李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创新举措[J]
.科教文汇,2012(31):20-21.
被引量:1
10
任大伟.
从“挑战杯”竞赛透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高校辅导员,2013(3):58-60.
被引量:13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