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法解释视域下的“自愿处分”——以常见疑难盗窃与诈骗案件的区分为视角 被引量: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于欺骗与秘密方式并行的获取财产的案件如何定性,正确解释诈骗罪的"自愿处分"要件便成为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由于刑法对诈骗罪与盗窃罪仅作了概括性的规定,因此,对于"自愿处分"的理解实际上是一个刑法解释问题。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处罚重于诈骗罪,在当今社会保障人权这一大背景下,应当尽量将行为解释为是"自愿处分",从而将行为解释为轻罪(诈骗罪)。当然,这种解释不能突破"处分"、"骗"两词的语词含义。"处分"仅要求被害人自愿地使财物脱离自己的占有而由他人排他性地占有,或者基于被骗而放弃财物;"处分意识"仅要求被害人对所交付的财物的外形有认识即可;"处分权"的主体应扩大解释为合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人,包括占有的辅助者。
作者 徐光华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58,共10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林东茂.《诈欺或窃盗-一个案例的探讨》[J].台北刑事法杂志,.
  • 2刘明祥.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J].法学评论,2001,19(2):66-72. 被引量:59
  • 3林山田.《刑法特论》(上册),台北三民书局1978年版,第327-328页.
  • 4毛卓俊.论诈骗罪中的“错误处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38-42. 被引量:11
  • 5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办.《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页.
  • 6戴有举.诈骗罪若干实务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4):50-58. 被引量:10
  • 7张红昌.论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23(1):36-40. 被引量:4
  • 8[日]山口厚.《从新判例看刑法》,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 9[日]山口厚.《刑法各论问题探究》.有斐阁1999年版,第7—9页.
  • 10黄龙.《“诉讼诈骗”批判》,载《刑法论丛》第21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83页.

二级参考文献31

  • 1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3):72-82. 被引量:137
  • 2张明楷.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3):1-13. 被引量:78
  • 3[日]西田典之著.《日本刑法各论》.刘明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页.
  • 4陈兴良."盗窃罪的认定与处罚",《刑事司法指南》,2002年第3辑.
  • 5周光权."诈骗罪研究".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 6《日本刑法》第245条.
  • 7[日]大冢仁著.《刑法概说(各论)第三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303,251页.
  • 8[日]曾根威彦著.《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0页.
  • 9[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各论》,法律出版社,北京,2003年版,第458页.
  • 10赵秉志等编:《全国刑法硕士论文荟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7页.

共引文献81

同被引文献125

引证文献20

二级引证文献17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