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述了苦荞麦的营养成分、药用功能及苦荞麦产品的开发现状,并展望了苦荞麦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5
-
1朱瑞,高南南,陈建民.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2):7-9. 被引量:81
-
2赵钢,唐宇,王安虎.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19(4):355-358. 被引量:142
-
3冯佰利,姚爱华,高金峰,高小丽,柴岩.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375-377. 被引量:86
-
4张桂,畅天狮,刘俊果,李俊英,魏弟,郭海江,田春龙.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8):121-125. 被引量:73
-
5张冬仙,方又平,乐美旺,饶月亮,周红英,汤洁.荞麦的开发利用与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2(4):12-1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30
-
1廖亮.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1994,15(8):33-35. 被引量:71
-
2赵钢,唐宇,郭灵安.荞麦生产的巨大潜力[J].大自然探索,1990,9(3):61-65. 被引量:8
-
3何玲玲.苦荞及其制品[J].荞麦动态,1998,7(1):30-33.
-
4林汝法 贾炜珑 等.苦荞研究及利用[J].荞麦动态,1998,(1).
-
5《江西省农牧渔业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农牧渔业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9.280-281.
-
6秦(方日) 陶冠军.苦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A].Waters公司.Waters液质连用应用专集(二)[C].,1992.43—45.
-
7徐嘉生 张太生 郭玉刚.苦养粉临床疗效实验及其保健功能概述[A]..食品工业科技,1999年增刊-北京食品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53—56.
-
8张政敏 王转花 林风艳 等.苦养蛋白复合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荞麦动态,2001,(1):8-10.
-
9张政 王转花 林汝法.苦荞麸皮中一种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J].荞麦动态,2000,(1):12-15.
-
10王杰.新疆苦养麦降血糖临床初步观察[J].养麦动态,1992,(2):42-44.
共引文献373
-
1卢琦,郑德聪,刘芸,李丽红,徐兵,叶绍波.我国荞麦机械化收获技术问题与思考[J].农业工程,2020,0(1):6-9. 被引量:5
-
2陶明,冯静,刘洪.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苦荞麦制品中的微量元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1163-1165. 被引量:4
-
3周元成.关于荞麦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131-133. 被引量:12
-
4杨春,陕方,薛春生,段亚利.黑苦荞醋软胶囊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下),2005(5):26-27. 被引量:1
-
5张忠慧,黄卫宁.荞麦多酚分子结构及荞麦特有性质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4,17(9):10-13. 被引量:8
-
6贾玮玮,刘敦华.宁夏荞麦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09,9(1):1-4. 被引量:10
-
7付晓萍,李凌飞,范江平,杨惠萍,董文明.低糖型苦荞饼干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24):132-134. 被引量:8
-
8刘世民.微波法提取芹菜中黄酮类物质的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48-50. 被引量:21
-
9龚钢明,周小理,应淳朴,朱贤.酶法水解荞麦蛋白的研究[J].食品工业,2004,25(5):14-15. 被引量:6
-
10林勤保,李晓东,白松田.HACCP在苦荞养生茶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10):451-45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17
-
1王敏,魏益民,高锦明.两种荞麦籽粒营养保健功能物质基础的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z1):158-162. 被引量:12
-
2王毅,齐红霞,谷斌斌,黄伟,赵红光.苦荞麦蛋白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4-5. 被引量:18
-
3贾玮玮,刘敦华.宁夏荞麦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09,9(1):1-4. 被引量:10
-
4郎桂常.苦荞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应用[J].中国粮油学报,1996,11(3):9-14. 被引量:84
-
5宋春芳,杜文亮,王曙光.汽蒸荞麦干燥工艺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195-198. 被引量:1
-
6周竹青.荞麦的经济价值与栽培技术[J].技术开发与引进,1993(4):16-17. 被引量:4
-
7王红育,李颖.荞麦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食品科学,2004,25(10):388-391. 被引量:139
-
8郭玉蓉,韩舜愈,刘鹏,毕阳,王汉宁,牛黎莉.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J].食品科学,2004,25(11):131-134. 被引量:35
-
9徐树科.荞麦的营养功能、应用及其脱壳工艺和设备[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12):17-19. 被引量:17
-
10贾银连.苦荞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2004(11):22-2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6
-
1潘建刚,马利兵,刘忠艳,赵秀娟,贾晋.甜荞子粒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12-414. 被引量:3
-
2刘福长.小杂粮苦荞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58-58. 被引量:3
-
3王美,刘双双.全苦荞曲奇品质提升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技,2011,36(12):163-166. 被引量:1
-
4钱龙,王嘉福,杨正德,燕志宏,林家栋.苦荞对高寒山区杂交猪育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5-7. 被引量:1
-
5曹光磊,苏丹华,王雅丽,陈斐,李淑华.中原地区大葱—荞麦—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39-40.
-
6赵钢,邹亮,彭镰心.不同肥料处理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6):100-102. 被引量:13
-
7宋毓雪,胡静洁,孔德章,曹玉洪,陈庆富,黄凯丰.不同氮、磷、钾水平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1(3):411-415. 被引量:13
-
8段浩平,张冬英,龚舒静,秦向东.苦荞茶黄酮类成份及茶渣营养成份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1260-1263. 被引量:14
-
9董晶,张焱,曹赵茹,李志英.藜麦总黄酮的超声波法提取及抗氧化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267-269. 被引量:35
-
10刘昌敏,张余,王雨,孔德章,赵权,黄凯丰.施肥量对九江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21-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0
-
1游晶,庄林,马永良,李云丽,卢绍蓉,曹云峰.小儿病毒性肝炎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2):131-133. 被引量:1
-
2李多,白宝清,张锦华,任嘉兴,范三红.响应面优化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3):193-198. 被引量:6
-
3朱体超,孙学映,陈光蓉,张莉.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9):10102-10104. 被引量:2
-
4朱云辉,郭元新.我国苦荞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4):360-365. 被引量:51
-
5陈文晋,盛晋华,张雄杰.不同营养元素混合喷施对甜荞生理指标、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4):21-26. 被引量:4
-
6艾小钰,高玮,黄霞,吕都,张志清.不同茶饮产品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及感官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0):164-167. 被引量:9
-
7徐松鹤,任琴,曹兴明,党学锋.氮磷钾及有机肥不同配施方案对荞麦种子类黄酮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5556-5559. 被引量:3
-
8陈树俊,胡洁,庞震鹏,刘晓娟,徐晓霞,仪鑫.藜麦营养成分及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110-114. 被引量:62
-
9徐松鹤,任琴,曹兴明,郭宏杰,刘拴成.不同肥料配施方案对荞麦品质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207-6210. 被引量:2
-
10时政,郭肖,宋毓雪,王雨,孔德章,黄凯丰.不同播期对甜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32-34. 被引量:6
-
1张维规,王清玉,江秀玉.灵芝药用功能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8(6):28-28.
-
2张维规,王清玉,江秀玉.灵芝药用功能与高产栽培技术[J].华东科技,1996(8):29-30.
-
3张维规,王清玉,江秀玉.灵芝药用功能与栽培技术[J].浙江食用菌,1996(6):22-24.
-
4张维规,王清玉.灵芝药用功能与高产栽培技术[J].技术开发与引进,1996(6):32-32.
-
5张教洪,孙洪春,朱彦威,王志芬.中草药红花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8,40(5):56-58. 被引量:12
-
6文颖.人工种子研究现状及其在甘蔗上的开发应用前景[J].国外农学(甘蔗),1991(1):1-6.
-
7孙树侠,胡荫安,邬本超,陈铭,马志武.硒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前景[J].农牧产品开发,1994(1X):20-22. 被引量:9
-
8卢伟明.论农用运输车产品的开发设计[J].农村机械化,1998(10):12-13.
-
9魏军民.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5,0(1):43-43.
-
10王桂清.猫爪草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4(8):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