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 被引量:26

The Theoretical and Perceptual Forms of Id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既有概念化、逻辑化的理论形式,也有表象化、象征化的感性形式。马克思从整体上论述意识形态现象时,已经明确肯定了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考察意识形态研究的思想史和意识形态的实际存在,都可以发现感性意识形态的丰富表现与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代文化视觉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持续传承的背景下,重视感性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就更为突出。 Ideology, on the basis of social practice, bears not only conceptualized and logicalized theo-retical forms, but also visualized and symbolized perceptual forms. Marx affirmed the perceptual forms of ideology while discussing ideology as a whole. We can see the rich representations an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both the history of ide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realistic existence of ideology. It is of promin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ss perceptual ideology especially in a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cul-tural visualization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作者 刘少杰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0,共7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政治意识形态安全与意识形态现代化的社会学分析>(05JZD0002)的资助成果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理论形式 感性形式 ideology theoretical forms perceptual form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7页.
  • 2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67-68,88-90页.
  • 3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祥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4米开尔·白瑞特.《意识形态、政治、霸权:从葛兰西到拉克罗和穆夫》,齐泽克等著《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5罗伯特·K 默顿,唐少杰,齐心等译.《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 6布迪厄.《实践感》,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 7布迪厄、伊格尔顿.《信念与普通生活:一次访谈录》,齐泽克等著《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8方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 9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10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锯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共引文献63

同被引文献252

引证文献26

二级引证文献16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