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宋时期,太湖流域的开发总体上呈现出从西部丘陵向太湖以东平原转移的趋势,其中太湖以东平原的高地与低地又呈现出不同的开发节奏。从10到11世纪,高、低地农垦加快,交通拓展,水利则逐渐失序。水利学说在官方治水事业推动下得到发展,一部分有识官员和水利学家托古改制,塑造并推崇吴越国高低兼治的塘浦大圩农田水利格局。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06,共13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桐山基金(11200-93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