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39,共2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参考文献15
-
1闫国芳,郝苏民.费孝通的甘肃实践[J].西北民族研究,2007(2):5-12. 被引量:7
-
2周大鸣.澳门的文化多元与和谐——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讨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3):7-13. 被引量:16
-
3戴晓东.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J].欧洲研究,2006,24(3):18-35. 被引量:17
-
4周大鸣.动荡中的客家族群与族群意识——粤东地区潮客村落的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13-20. 被引量:38
-
5费孝通.一个大的责任 一个荣幸[J].西北民族研究,2004(4):4-4. 被引量:3
-
6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23-32. 被引量:25
-
7周大鸣.澳门的族群[J].中国社会科学,1997(5):141-154. 被引量:25
-
8费孝通.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读书,1990,0(10):3-11. 被引量:178
-
9费孝通.关于开发西部人文资源的思考[N].光明日报 (B).2000(B01)
-
10郝苏民著.我不再是羊群的学者[M].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3
二级参考文献148
-
1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2):24-31. 被引量:121
-
2周大鸣.澳门的族群[J].中国社会科学,1997(5):141-154. 被引量:25
-
3彭兆荣.东南亚华人认同与企业转型[J].开放时代,1997(2):74-80. 被引量:1
-
4周建新.粤东石窟河道的商贸、庙宇与地方社会——蕉岭县新铺镇的初步考察[J].客家研究辑刊,2001,18(1):66-76. 被引量:2
-
5[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 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4页.
-
6[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商务印书馆,2003.164.
-
7[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1页.
-
8[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20,23,25,25页.
-
9[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10[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共引文献282
-
1郭先举,王元腾.援外身份转变中的情感调适与互动策略——以中国援W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23(2):222-295.
-
2牛静岩,牛潇蒙(校译).“水案”中国的治理性失衡——以漳河上游流域的村落水纠纷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2):1-48.
-
3黄宗喜,姚欣雨.世界文明史的新叙述与新策略[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3):183-192.
-
4王光斌.文化: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J].文山学院学报,2020,33(4):40-45.
-
5宋鹏,赵刚.西南地区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性实证研究[J].民族论坛,2020(2):37-41. 被引量:2
-
6周大鸣,马露霞.跨学科的魅力:百年疍民研究的人类学意义[J].民俗研究,2021(2):88-96. 被引量:2
-
7黄鸣奋.我国科幻电影创意中的共同体观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1):106-115. 被引量:3
-
8刘明慧.失落与重寻:乡土文化在乡村语文教育中的回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3):61-66. 被引量:1
-
9徐薇,麦晓晴.新南非种族与族群关系研究[J].非洲研究,2019(2).
-
10吴义龙.跨越经验个案——误区、逻辑与路径[J].人大法律评论,2022(2):34-65.
同被引文献21
-
1施正一.论广义民族学的研究方法[J].民族研究,1990(5):18-23. 被引量:1
-
2孟航.计算机模拟方法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32-37. 被引量:2
-
3李晓菲,包和平.试论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情报资料工作,1996,17(4):20-21. 被引量:2
-
4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J].民族研究,2007(5):56-65. 被引量:60
-
5王熙兰.红瑶红色服饰文化考证与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3):52-54. 被引量:9
-
6郝亚明.试论我国民族学研究方法的体系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08(4):66-72. 被引量:3
-
7韩晓莉.从文化史到社会文化史——兼论文化人类学对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58-64. 被引量:8
-
8吕青.试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2):31-36. 被引量:4
-
9杨圣敏.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J].西北民族研究,2009(2):14-38. 被引量:25
-
10祁进玉.族群认同与族群性研究——兼论对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意义[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1):20-2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卢磊.皮革服饰产品设计中的面料再造[J].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2021(6):60-65. 被引量:1
-
2陈洁.基于红瑶服饰文化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11):125-125.
-
3刘世军,李朝阳.变迁与认同:涵化视野下金秀盘瑶女性头饰研究[J].装饰,2021(10):116-118. 被引量:3
-
4黄露,徐云.龙胜红瑶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湖南包装,2023,38(3):147-152. 被引量:1
-
5刘世军,许银娟.金秀盘瑶织绣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3,44(3):49-54. 被引量:1
-
6黄宇洁,姚媛,陈敬玉.瑶族服饰中的盘瓠崇拜与族群认同[J].艺术教育,2023(9):229-232. 被引量:1
-
7周莹,许靖熙,吴济池,木斯.青海土族盘绣艺术中的文化采借与认同[J].丝绸,2023,60(11):117-125. 被引量:1
-
8韦薇,韦丽春.南丹白裤瑶服饰的文化本源研究[J].西部皮革,2023,45(24):104-107. 被引量:1
-
9何明,普成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学知识创新的面向、原则和焦点[J].青海民族研究,2023,34(4):106-113. 被引量:3
-
10陈敬玉,李莹.记忆与认同:畲瑶服饰语言中的祖源神话母题解读[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5,38(1):3-7.
-
1李学勤.纪念和祝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4):14-15.
-
2各地人才培养信息[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15(1):47-47.
-
3瞿慧珠.注重学习方法 重建知识结构[J].成才与就业,1997,0(4):37-38.
-
4W.赫德森,肖俊明.理查德·罗梯访问记[J].国外社会科学,1983(6):29-32.
-
5鹤谷武嗣,刘振喜.日本社会科学不发达的原因[J].国外社会科学,1987(1):34-37.
-
6李海生.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简析[J].中国研究生,2005(2):24-25. 被引量:17
-
7专家推荐·民族研究[J].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09(12):68-69.
-
8汤泽民.我送儿子去美国[J].老年人,1999,0(1):19-19.
-
9齐晓慧,王永川,董海瑞.方法论思想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10-112. 被引量:2
-
10巴雷特·谢里登(Barrett,Sheridan),马忠元(译).陌生人,你可以开我的车[J].商业周刊(中文版),2011(2):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