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结合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体教师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重任主要落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身上。因此,推进这两支队伍的有效结合,实现育人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
陈再生
机构地区
漳州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年第3期97-99,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2010年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闽政研2010-B8)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辅导员
两支队伍
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8
参考文献
4
1
顾海良.
铸就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
.求是,2004(22):48-50.
被引量:130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
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Z].
4
蒋占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88-91.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刘建军.
信仰与理解的统一:理论课教学成功的前提[J]
.教学与研究,1996(3):76-77.
被引量:7
2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7(5):3-7.
被引量:77
3
陈垠亭.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61-63.
被引量:73
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2007(9X):4-22.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150
1
彭普秀.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37-41.
被引量:3
2
崔青青.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浅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41-143.
被引量:1
3
魏自涛.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联动[J]
.大家,2012(8):312-312.
4
秦红.
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
.理论月刊,2005(7):149-151.
5
黄朗,陈松,邓德敏,张晓琴,刘鹏,项宏志,丁广龙,陈安敏.
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与学生工作阵地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307-312.
被引量:9
6
马敬.
浅谈体育院校“两课”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21-123.
7
邓晓琳.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351-353.
被引量:27
8
薛彩欣.
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7(3):52-55.
被引量:3
9
张文学.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浅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51-52.
被引量:13
10
刘红霞.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58-5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5
1
高芳放.
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考[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8):101-102.
被引量:8
2
王民强.
构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结合”的育人机制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70-171.
被引量:10
3
赵庆典,李海鹏.
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75-82.
被引量:167
4
李松林,李会先.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6(7):53-57.
被引量:88
5
钱广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2):69-71.
被引量:160
6
蒋晓雷.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112-113.
被引量:2
7
张玉山,宋慧颖.
专业教师协助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5):70-72.
被引量:8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30].http://www.edu.cn/zong-he-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shtml.
9
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A].全国高效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81-291.
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1).
引证文献
15
1
张玉琴,王强.
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立体模式的建构——以M学院为例[J]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96-98.
被引量:2
2
客洪刚.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
.教育科学,2011,27(6):70-73.
被引量:37
3
刘华才,刘晓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属性及特殊效能[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1-333.
被引量:7
4
聂莹,常飞云.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构建——基于对福建省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的分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5):79-81.
被引量:8
5
李青,曾永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合力育人研究——基于两支队伍交流机制的考量[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4):147-148.
被引量:3
6
郭秀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32-133.
被引量:4
7
徐娟.
高职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工作融合机制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53-55.
被引量:4
8
闫睿颖.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角色[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8):214-216.
被引量:2
9
罗薇薇.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亚太教育,2016,0(9):195-195.
被引量:15
10
许柳青.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交流机制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1):109-1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
杨成兵,秦宗槐,陈晓燕.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2(3):34-36.
被引量:1
2
高雷,郭振宇.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析——以SQ学院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04-105.
被引量:2
3
黄易隽.
高校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优化分析[J]
.高校后勤研究,2022(1):58-61.
被引量:1
4
代丽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问题探究[J]
.科学咨询,2019,0(18):11-12.
被引量:2
5
谢石生,谭裕开.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人本·互动”的管理模式[J]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3):79-83.
被引量:2
6
陈思玉.
基于双重身份的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8):79-80.
被引量:1
7
王结义.
辅导员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协同配合探究[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3):32-35.
被引量:5
8
李青,曾永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合力育人研究——基于两支队伍交流机制的考量[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4):147-148.
被引量:3
9
郭秀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32-133.
被引量:4
10
杨铖.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303-304.
1
张鹏.
浅谈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2):158-159.
2
胡静.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
.教师,2013(5):107-108.
3
陈开智.
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J]
.中国校外教育,2009(3):83-83.
4
胡虹霞.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
.世纪桥,2011(9):104-105.
5
李爱军.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探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4):135-136.
被引量:2
6
万灵娟.
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的提升[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8):227-228.
被引量:3
7
王宏斌,李向红.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2):22-23.
被引量:2
8
史霄.
幽默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0):174-176.
9
杨自冲.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兼职辅导员以促进学生工作的思考——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13(5):62-63.
被引量:1
10
李高君.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论[J]
.今日科苑,2008(13):149-149.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