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既判力来看我国的再审制度的完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既判力理论在维护司法权威、稳定社会关系以及实现诉讼经济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当然,既判力的存在并非绝对完美,再审是针对既判力的价值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而设置的补充性救济程序。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仍存在诸多问题,怎样在既判力理论的指导下构筑更加完善的再审是值得探讨的。
作者
王宏
马冬艳
裴秋玉
机构地区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2-104,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既判力
再审程序
程序公正
分类号
D915.16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冉军,贾黎.
构建与既判力相平衡的再审制度[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118-120.
被引量:1
2
张丽娜.
既判力理论基础上对再审程序的再认识——以新民事诉讼法为背景[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109-112.
被引量:5
3
齐树洁.
再审程序的完善与既判力之维护[J]
.法学家,2007(6):18-24.
被引量:16
4
高韵.
从既判力角度解读再审制度的价值转变[J]
.职业圈,2007(11S):178-179.
被引量:2
5
王颖.
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浅谈既判力理论[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9):38-40.
被引量:3
6
肖珍.
论既判力与民事再审程序的冲突与平衡[J]
.前沿,2006(10):106-108.
被引量:5
7
敖日格乐.
既判力与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01-103.
被引量:5
8
刘学在.
既判力论在中国的困境探析——以民事诉讼为视角[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30-35.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翁晓斌,方文晖.
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现实合理性[J]
.人民检察,2001(4):5-8.
被引量:22
2
景汉朝,卢子娟.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J]
.法学研究,1999,21(1):33-38.
被引量:135
3
李浩.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法学,1999(3):119-126.
被引量:64
4
黄松有.
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J]
.法学研究,2000,22(4):72-82.
被引量:152
5
谭振波.
既判力理论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审判监督程序的冲突及解决途径[J]
.河北法学,2003,23(1):154-156.
被引量:6
6
阎峰,赵云峰.
既判力与民事再审制度初探[J]
.辽宁警专学报,2005,7(2):29-31.
被引量:3
7
王合静.
民事判决的终局性——既判力论与民事再审制度的衡平[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3):125-129.
被引量:4
8
邓辉辉.
关于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J]
.政法论丛,2005(4):78-84.
被引量:4
9
蒙晓毅,袁勇军.
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当化根据[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25-128.
被引量:2
10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共引文献
38
1
张镭.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既判力制度[J]
.仲裁研究,2021(1):25-35.
被引量:1
2
徐伟,王晓娜,张勇志.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42-47.
被引量:1
3
杨尉苑.
论我国行政诉讼既判力困境的解脱[J]
.黑河学刊,2009(5).
4
孙强.
论民事判决既判力与再审程序的冲突与协调[J]
.法制与社会,2007(3):497-498.
被引量:4
5
颜峰,黄立群.
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问题的思考[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1,27(2):56-59.
被引量:1
6
孟祥刚,徐兴军.
平衡或抑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与检察机关抗诉权之冲突与协调[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1,27(3):73-77.
7
刘学在.
辩论主义的根据[J]
.法学研究,2005,27(4):40-50.
被引量:14
8
胡蓉.
也论再审制度之有限性[J]
.法制与社会,2008(22).
9
柯阳友.
既判力理论与再审制度的冲突与平衡[J]
.法律适用,2006(7):11-14.
被引量:5
10
王颖.
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浅谈既判力理论[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9):38-40.
被引量:3
1
陈鹏.
浅析诉讼经济价值——刑事诉讼的效益[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5):115-116.
2
黄学贤.
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J]
.法学,2002(5):21-25.
被引量:116
3
杨扬,崔亚荣,姚锐娟.
浅祈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9):190-190.
4
裴秋玉.
从既判力来看我国的再审[J]
.法制与经济,2010,19(14):25-26.
被引量:2
5
周仕勇.
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在行政审判中的法律适用[J]
.法律适用,2006(3):66-69.
被引量:3
6
费凯学.
沉默权的诉讼经济价值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4):38-39.
7
丁玉明.
刑事不起诉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师,2007(9):106-107.
被引量:2
8
张丽娜.
既判力理论基础上对再审程序的再认识——以新民事诉讼法为背景[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109-112.
被引量:5
9
王国锋.
保释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蕴涵——兼谈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其之不同及借鉴[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61-65.
被引量:2
10
张中.
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J]
.研究生法学,2000(2):1-7.
被引量:1
前沿
2010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