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已献血次数对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5
出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8-829,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同被引文献26
-
1刘赴平,刘仁强,叶柱江,刘景春,邹文涛,王德文,陈金凤,何子毅.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预防措施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02-1103. 被引量:7
-
2林俊杰,徐忠,陈敏,邱颖婕,张晰,孔祥荣,周筱嫣,马庆,钱开诚.细菌筛检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的有效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1):189-191. 被引量:11
-
3翟中会,陈希南,王娟.利用Primer Premier 5.0进行引物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95-698. 被引量:30
-
4戚新,刘显智.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4):329-332. 被引量:5
-
5陈永超,陈超群,刁文卿,巫贡晓.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和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247-247. 被引量:5
-
6陈永超,陈超群,巫贡晓,刁文卿.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70-71. 被引量:4
-
7刘仁强,秦艳兰,梁兵,王德文,叶柱江,刘赴平,邹文涛,何子毅.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风险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0,23(2):210-213. 被引量:13
-
8车嘉琳,何子毅,刘赴平,刘仁强,刘景春,胡应明.PGD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系统效果的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17-519. 被引量:3
-
9于洪敏,刘凤华,曹荣祎,刘兆杰,徐兆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651-652. 被引量:36
-
10罗昭玲,蔡兰.机采血小板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94-39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5
-
1徐忠,邱颖婕,陈琦,冯佳,杨丽.14923例单采血小板细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974-976. 被引量:10
-
2朱立苇,徐健.厌氧培养在单采血小板细菌筛查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826-828. 被引量:4
-
3黄健华,林绮文,游冉冉,周豪杰.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对细菌污染的关键点的控制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9):1029-1030. 被引量:2
-
4张燕,方建华,李建斌.PCR检测血小板细菌的引物设计与筛选[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6):605-607.
-
5赵梦伊,刘安庆,赵玉伟,戎霞,单振刚,高瞻,黄杨,何苗.基于培养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的血小板细菌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23,36(11):978-9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廖玉英,杨俊鸿,彭楷,舒勤,骆展鹏,黄霞.某血液中心血液细菌污染相关质量监控指标的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2):3106-3107. 被引量:3
-
2张燕,方建华,李建斌.PCR检测血小板细菌的引物设计与筛选[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6):605-607.
-
3林彩霞,孔福仙,冯晴,庄素芳,李春燕,郑悦.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9):708-709. 被引量:3
-
4张燕,方建华,李建斌.实时荧光PCR检测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细菌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8):842-845. 被引量:1
-
5袁君君.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流感嗜血杆菌及其可靠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1):1555-1557. 被引量:9
-
6朱立苇,王拥军,丁威,孙淼军,朱发明,胡伟.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监测采供血环境中致病菌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43-45. 被引量:2
-
7李东,管改弟,刘文.CITIC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5):361-363. 被引量:1
-
8陈晓鹏,刘艳梅,袁青.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输注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凝血及安全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4):91-93. 被引量:1
-
9石洁,贾璐,徐安琪.BD BACTEC^(TM)FX全自动细菌培养仪用于血液细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6):436-439. 被引量:2
-
10樊璐.某血液质控实验室参加CITIC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6):1402-1406. 被引量:2
-
1陆旭.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次数对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0):107-107. 被引量:1
-
2贺冶冰.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快速检测[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25(5):478-478.
-
3戴庆昭.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13-1114. 被引量:4
-
4周素.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控制体会[J].重庆医学,2007,36(21):2168-2168.
-
5陆英,陈运贤,林东军,刘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59-460. 被引量:3
-
6陈义柱,严根兴.湖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81-782. 被引量:8
-
7刘颖,张巧.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330-1332. 被引量:1
-
8Dr.Kathleen Sazama.美国输血协会(AABB)在血小板细菌污染控制方面的工作和最新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z1):8-9. 被引量:1
-
9杨莹.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178-179. 被引量:1
-
10崔虎胜,段红玲.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317-319.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