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笔者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作者
王亚楠
韩润春
史宝娟
机构地区
河北理工大学
出处
《现代商业》
2010年第32期130-132,共3页
Modern Business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体系
分类号
F407.4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8
参考文献
4
1
陈红川.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
.软科学,2008,22(8):114-117.
被引量:9
2
宋晓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
王林雪,张丽娜.
我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23-26.
被引量:17
4
陈红川.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2007(4):79-85.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周毓萍,吴定远.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辨析[J]
.科技和产业,2004,4(4):1-5.
被引量:5
2
温海峰.
构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
.财贸研究,2004,15(6):63-69.
被引量:16
3
王芳.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
.现代企业,2005(12):31-32.
被引量:5
4
徐小钦,石磊,罗林.
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J]
.开发研究,2006(2):85-89.
被引量:7
5
管济伍,宋淑华.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结构研究[J]
.商业经济,2006(9):78-79.
被引量:5
6
陈益升,欧阳资力,陆容安.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科研管理,1996,17(6):1-7.
被引量:27
7
陈红川.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2007(4):79-85.
被引量:13
8
[美]迈克尔·波特著 李明轩 仇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9
杨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人均GDP达1万元[G].新华网,2004-08-27.
10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共引文献
35
1
邵学清.
关于我国高新区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若干问题[J]
.中国科技论坛,2007(5):54-58.
被引量:19
2
邵学清,卢博文.
对我国高新区评价的现状与要解决的问题[J]
.科学学研究,2007,25(4):671-675.
被引量:8
3
孙波,贺静.
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对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兼论高新技术开发区竞争力[J]
.江苏商论,2007(8):149-151.
被引量:1
4
孙波,黄敏,李瑛.
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供应链对高新区的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155-156.
5
陈红川.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
.软科学,2008,22(8):114-117.
被引量:9
6
陈红川.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08(8):43-46.
被引量:2
7
王子成,明娟.
安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4):38-42.
8
姜彩楼,徐康宁.
区位条件、中央政策与高新区绩效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09,32(5):56-64.
被引量:42
9
刘鹤.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效率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17-120.
被引量:9
10
陈红川.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33-3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8
1
温海峰.
构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
.财贸研究,2004,15(6):63-69.
被引量:16
2
隋波.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19(1):58-62.
被引量:4
3
徐维祥,楼杏丹,余建形.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竞争能力的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4):87-90.
被引量:27
4
郭伏,李彩英.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25-128.
被引量:3
5
陆立军,周国红.
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制造业竞争力影响程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科研管理,2006,27(2):79-88.
被引量:10
6
宋晓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
Yan Zhao, Chen Wang, Ruibo Zhou. Study on high - tech industry's innovative capacity of East Chin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 -Business and E - Government ( ICEE 2010). 2010.
8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2003-2012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9
中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年.
10
OECD《结构分析数据库2011》.
引证文献
11
1
朱波强,赖胜强.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5):19-22.
被引量:4
2
李海超,齐中英.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2(26):51-60.
被引量:4
3
王翠霞,马丽,高保中.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3):59-61.
被引量:3
4
郭敬,刘弯弯.
中原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评价[J]
.商业时代,2012(20):131-132.
5
杜瑞兵,李荣平.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河北企业,2012(10):42-43.
6
焦兵,韩静.
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2,12(12):87-91.
被引量:2
7
李海超,衷文蓉.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130-133.
被引量:8
8
潘霞,鞠晓峰,陈军.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29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3(4):65-69.
被引量:45
9
胡红安,刘丽娟.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4(5):45-49.
被引量:13
10
孟洁.
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J]
.中国经贸,2015,0(17):56-57.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江三良,张晨.
企业家精神,内在重于外在——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3):37-43.
2
娄岩,刘燕玲,黄鲁成.
基于专利分析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39-43.
被引量:6
3
项义军,姜庆付.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提升我国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J]
.对外经贸,2012(11):56-57.
4
蒋志刚,刘利军.
中国海水淡化专利分析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2013,33(4):125-129.
被引量:2
5
曾雪琴,陈建国,吕峰.
中国三大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4(5):37-44.
被引量:16
6
何毅.
B2C类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性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4,2(3):61-63.
被引量:2
7
路世昌,张洲.
辽宁省物流服务网络布局优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6):652-655.
被引量:5
8
张立新,王冰帅,王雅萍.
技术与文化二维要素对区域品牌价值的影响[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51-56.
被引量:1
9
高月华,韦素琼,陈松林.
海峡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分析[J]
.台湾研究集刊,2014(5):38-47.
被引量:3
10
卫耀辉,吴满琳.
企业生命特征评价指标测度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1):74-78.
1
周俊,陈新祥,彭卫国.
常熟市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之对比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7):66-69.
被引量:1
2
潘霞,鞠晓峰,陈军.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29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3(4):65-69.
被引量:45
3
唐建荣,丁卫国,吴圆一.
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44-48.
被引量:5
4
蓝诚坤.
服务大龙滩 实现天峨富民兴县跨越式发展[J]
.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3):30-31.
5
袁雪松.
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基于苏州五县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比较[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7):70-74.
被引量:1
6
哈梅芳.
宁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4):5-6.
被引量:1
7
雷勋平,陈兆荣,汤伟.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16(6):79-86.
被引量:1
8
刘頔,王斌会.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J]
.特区经济,2009(9):224-225.
被引量:2
9
裘红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贸易救济案件综述[J]
.中国贸易救济,2010(8):15-16.
10
娄勤俭.
7条举措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大发展[J]
.IT时代周刊,2006(2):10-10.
现代商业
2010年 第3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