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职业能力测评为本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教学做一体化"是高职教育的改革的重点之一,而探索一套完善的测评体系是重中之重。本课题通过建设一套合理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测评体系平台,建立一套依靠学校、企业合力打造的测评模式,从根本上弥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缝隙,实现人才的无缝化对接。
作者
黄睿
机构地区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电系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1期I0246-I0246,I0263,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评价标准
职业能力
分类号
TG335.75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姜士伟.
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2):77-80.
被引量:62
2
王彩风 黄杰锋.高职教育特色和学生能力培养原则探析.山东文学,2008,(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龙先琼.
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71-73.
被引量:21
2
杨峻,刘亚军.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2):5-12.
被引量:39
3
周泉兴.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39-43.
被引量:53
4
俞信.对素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04).
5
阴天榜,张建华,杨炳学.
论培养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1998(4):46-47.
被引量:50
6
文汉.
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1(4):16-18.
被引量:27
7
潘柳燕.
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
.广西高教研究,2001(6):51-54.
被引量:59
8
李硕豪,阎月勤.
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3):43-44.
被引量:25
9
韩延明.
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
.教育研究,2003,24(9):50-56.
被引量:272
10
张相乐.
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石油教育,2004(1):31-34.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61
1
梁美亚.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
.汉字文化,2022(4):37-39.
被引量:5
2
周卫华.
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以三峡大学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1):269-271.
被引量:6
3
吴慧.
基于任务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3):77-80.
被引量:8
4
王东旭.
试析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特色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8):127-129.
被引量:3
5
李炳义.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74-77.
被引量:17
6
黄娟.
浅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30-31.
被引量:13
7
章以庆.
高等服装专业人才培育与“主轴——渐层式”教学会议沟通模式关系的研究[J]
.艺术设计研究,2010(1):107-112.
8
郭敏,王海燕.
“1+1”油田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5):169-171.
9
樊华,杜永洪,白晋,王华,陈娟.
面向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探索[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6):734-737.
被引量:3
10
刘永亮.
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体会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0(8):33-3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余春瑛.
教育评价发展的价值基础[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4-14.
被引量:2
2
刘义,杨明义.
高职高专教育评价的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5-8.
被引量:5
3
赵川,陈燕婉.中职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5月号.
4
黄朝川,石爱民.
高职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建构、作用与思考[J]
.职教论坛,2009,25(10):48-50.
被引量:9
5
龚孝华.
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37-40.
被引量:7
6
李中玲.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工具与方法[J]
.职教通讯,2010(11):33-36.
被引量:11
7
李全奎.
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3-11.
被引量:132
8
戚业国,杜瑛.
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2):11-18.
被引量:60
9
张亚英,张丽丽.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29):188-189.
被引量:8
10
肖俊.
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6):101-10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王伟.
中高职衔接教育评价现状分析与积极推进[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4):222-223.
2
牛丽,殷凡.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4(1):42-44.
被引量:1
3
郑婷,张志钢,寇桂香,郭雅静,罗丽芳.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114-11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范双南,肖振南.
高职软件外包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3):148-149.
1
浙江省铸造协会第5届5次年会在杭州召开[J]
.铸造技术,2010(11):1390-1391.
2
魏鹏飞.
精益生产实施关键因素及评价体系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4-8.
被引量:21
3
于栋梁.
浅谈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J]
.职业,2016(12):81-82.
被引量:1
4
赫焕丽.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究[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2):44-45.
5
郑丽萍.
《机床电器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85-87.
被引量:1
6
郝新成.
数控加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11):285-285.
被引量:2
7
关于数控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J]
.机械职业教育,2002(7):44-45.
8
吕玉充.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5-19.
被引量:1
9
张向前.
“教、学、做”教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0):105-105.
被引量:2
10
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J]
.机械职业教育,2002(1):8-9.
被引量:1
科技信息
2010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