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歌舞片的艺术风格——以《刘三姐》、《阿诗玛》为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内文本文选取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刘三姐》、《阿诗玛》这两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歌舞片,对两部影片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歌舞片所呈现出的既统一又有区别的艺术特质,对存在的问题也予以分析并指出对中国歌舞片发展经验态度上存在的误区。
作者
郝天石
机构地区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刘三姐》
《阿诗玛》
艺术特色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覃忠盛.
《刘三姐》的民族艺术审美[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14-118.
被引量:9
2
李华东.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艺术特色[J]
.电影文学,2009(6):127-128.
被引量:5
3
叶月瑜(Emilie Yeh),唐宏峰(译).
身体与声音:华语歌舞片中的四种表演女性[J]
.艺术评论,2010(3):55-6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曹慧,李兴梧.
声乐艺术吐字归音问题之探讨[J]
.音乐探索,2007(2):49-51.
被引量:5
2
区党委宣传部长葛震在全区“刘三姐”会演大会上的讲话[N].广西日报,1960-4-12.
3
谢式邱.壮族民间歌舞剧《刘三姐》重新上演[N].人民日报,1978-2-4.
4
南国奇葩更加艳丽[N].人民日报,1961-9-19.
5
日本艺术家演出歌剧《刘三姐》[N].人民日报,1962-2-27.
6
张飙.刘三姐之梦.天津文学,1989,(6).
7
吴勇文,黄婉秋.刘三姐情绪难挥[N].文摘报(2241),2005-3-20.
8
严宇.歌舞剧《刘三姐》在美国.北京艺术,1982,(12).
9
刘吉典.学习"刘三姐"的音乐创作[N].光明日报,1960-10-19.
10
于思(新加坡).可爱的《刘三姐》来了[N].星洲日报(新加坡),1978-3-21.
共引文献
18
1
袁冬梅.
也谈中西方电影音乐的差异——兼及几部电影作品的评论[J]
.电影文学,2009(13):120-121.
被引量:1
2
周佐霖.
刘三姐文化流传与发展的内因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1(1):149-152.
被引量:5
3
周佐霖.
刘三姐文化史释读[J]
.钦州学院学报,2011,26(4):14-18.
被引量:1
4
周佐霖,覃忠盛.
融传统与现代 汇古典与时尚——壮族歌舞剧《刘三姐》赏析[J]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1):119-123.
被引量:1
5
张燕.
香港歌舞片:亦中亦洋 亦真亦幻[J]
.当代电影,2013(10):124-129.
被引量:8
6
丁杰.
民歌《刘三姐》的形成及海外流传[J]
.文艺争鸣,2016(3):205-208.
7
陈涛,崔雪花.
中西电影音乐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J]
.当代音乐,2018(2):17-18.
被引量:1
8
沈冬.
《好地方》的沪上余音——姚敏与战后香港歌舞片音乐(上)[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1):127-142.
被引量:4
9
马蓉.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的传承与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2):144-145.
被引量:3
10
熊立.
壮族文化基因的影像传承——以电影《刘三姐》为例[J]
.艺术探索,2018,32(2):117-12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侯丽红.
国外歌舞片走向与中国歌舞片发展[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z1):53-55.
被引量:2
2
侯丽红.
国外歌舞片走向与中国歌舞片发展[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7):53-55.
被引量:6
3
陈春霞.
失语:歌舞片在中国类型化影片中的走向[J]
.当代电影,2010(2):147-14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周君.
中美歌舞电影音乐创作比较浅析——从音乐动机谈起[J]
.戏剧之家,2018(3):75-76.
被引量:1
2
童玲.
中美歌舞电影音乐创作比较浅析[J]
.当代音乐,2019(3):77-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孙月红.
中美电影乐理符号的审美比较研究[J]
.电影评介,2018(23):102-105.
2
高杰.
与原著文化结合的《指环王》电影配乐主题创作[J]
.黄河之声,2020(17):38-39.
1
王力,王锦山,王慧敏.
《音乐之声》——留给世人永恒的“真、善、美”[J]
.电影评介,2008(12):58-58.
被引量:8
2
鲍玉珩,薛翠华,王震.
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二--从百老汇到好莱坞[J]
.电影评介,2013(5):22-24.
被引量:2
3
鲍玉珩,薛翠华,王震.
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一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历史与发展[J]
.电影评介,2013(4):26-28.
被引量:3
4
周跃兵.
试论抽象水墨在当代语境中的发展道路[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1):107-108.
5
于宏伟.
视唱练耳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学习的关系分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128-129.
被引量:2
6
奚洋,朱素凡.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存在的误区[J]
.理论观察,2000(2):96-97.
7
王昶.
好莱坞电影魔宫——90年的历史与现实(下)[J]
.百科知识,1998(6):51-52.
8
欧艳.
浅析好莱坞电影模式对我国电影发展的影响——以音乐歌舞片类型电影为研究例子[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0):226-226.
9
鲍玉珩,薛翠华.
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三不朽的《雨中曲》[J]
.电影评介,2013(6):18-19.
被引量:4
10
付鹏.
浅谈美声唱法普遍存在的误区[J]
.北方音乐,2013,33(1):82-82.
被引量:1
戏剧文学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