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歌舞片的艺术风格——以《刘三姐》、《阿诗玛》为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内文本文选取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刘三姐》、《阿诗玛》这两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歌舞片,对两部影片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歌舞片所呈现出的既统一又有区别的艺术特质,对存在的问题也予以分析并指出对中国歌舞片发展经验态度上存在的误区。
作者 郝天石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100,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曹慧,李兴梧.声乐艺术吐字归音问题之探讨[J].音乐探索,2007(2):49-51. 被引量:5
  • 2区党委宣传部长葛震在全区“刘三姐”会演大会上的讲话[N].广西日报,1960-4-12.
  • 3谢式邱.壮族民间歌舞剧《刘三姐》重新上演[N].人民日报,1978-2-4.
  • 4南国奇葩更加艳丽[N].人民日报,1961-9-19.
  • 5日本艺术家演出歌剧《刘三姐》[N].人民日报,1962-2-27.
  • 6张飙.刘三姐之梦.天津文学,1989,(6).
  • 7吴勇文,黄婉秋.刘三姐情绪难挥[N].文摘报(2241),2005-3-20.
  • 8严宇.歌舞剧《刘三姐》在美国.北京艺术,1982,(12).
  • 9刘吉典.学习"刘三姐"的音乐创作[N].光明日报,1960-10-19.
  • 10于思(新加坡).可爱的《刘三姐》来了[N].星洲日报(新加坡),1978-3-21.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