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响猪苓产量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陕西、河南两省13个猪苓栽培地实际情况调查,详细了解了猪苓产量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猪苓产量与栽培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海拔、坡向和栽种方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猪苓产量由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猪苓栽培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
田飞
曹晓燕
王喆之
聂唐粉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产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08ZDGC-33]
关键词
猪苓
产量
调查研究
影响因素
分类号
S567.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14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11
1
许永华,陈晓林,金永善,张春,陈力志.
北方栽培猪苓技术[J]
.人参研究,2009,21(3):33-35.
被引量:8
2
王丽娥,李利军,马齐,殷书学.
猪苓栽培技术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
.食用菌,2008,30(4):4-5.
被引量:10
3
徐科焕,姚军强,赵万平,杨少伟.
太白山野生猪苓化学成分、药用价值与生态分布研究初报[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3):25-27.
被引量:8
4
关良洲.
猪苓栽培新技术[J]
.农家科技,2007(11):17-17.
被引量:1
5
张立臣,张国荣.
猪苓菌种的栽培方法[J]
.人参研究,2006,18(3):40-40.
被引量:5
6
周大林,杨长群,衡永,李广华,王天浩.
伏牛山猪苓人工栽培的试验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51-53.
被引量:7
7
张世荣.
秦岭高海拔地区猪苓人工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3,25(6):33-33.
被引量:7
8
雷兆德.
猪苓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2003(9):36-36.
被引量:2
9
罗英,李梁.
猪苓生长的土壤条件研究[J]
.核农学报,2002,16(2):115-118.
被引量:20
10
李梁,罗英,熊东红,张丹.
野生猪苓及其生态环境理化特性的分析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7):32-3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许广波,傅伟杰,李如亮,孟令君,赵旭奎,万丽红.
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26(4):241-244.
被引量:15
2
张立臣,张国荣.
猪苓菌种的栽培方法[J]
.人参研究,2006,18(3):40-40.
被引量:5
3
陈德育,田广文,李学俊,舒志明.
超声波提取猪苓菌丝多糖工艺优选[J]
.食用菌,2006,28(6):60-62.
被引量:11
4
陈德育,田广文,李素检.
猪苓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23-24.
被引量:2
5
朱祖祥.土壤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6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中国紫色土(上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340.
7
郭生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59.
9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5..
10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中国紫色土(上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2..
共引文献
41
1
康洁,杨立新,陈若芸.
猪苓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
.食药用菌,2013,21(4):221-224.
被引量:5
2
黄庆林.
汉中市人工栽培猪苓的空窝原因及对策[J]
.食药用菌,2013,21(5):299-302.
3
陈德育,田广文,李学俊,舒志明.
超声波提取猪苓菌丝多糖工艺优选[J]
.食用菌,2006,28(6):60-62.
被引量:11
4
李萍,梁宗锁,陈德育,张跃进,邱鹏程.
猪苓菌丝菌核的显微结构及其多糖含量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6):218-222.
被引量:10
5
邱鹏程,梁宗锁,陈德育.
矿质元素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4):67-71.
被引量:11
6
王丽娥,李利军,马齐,殷书学.
猪苓栽培技术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
.食用菌,2008,30(4):4-5.
被引量:10
7
李铜,韩向宁,吕飞,林阳,董燕.
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124-125.
8
刘汉卿,郭勇全,肖萍,周嘉念.
猪苓的研究与应用[J]
.广州化工,2010,38(10):40-41.
被引量:22
9
张长青,孙正祥,章松柏.
猪苓栽培模式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54-155.
被引量:6
10
邢咏梅,郭顺星.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7):493-496.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44
1
蔡丹凤,陈美元,郭仲杰,王雪英,林佩瑛,林海芳,林杰.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1):23-26.
被引量:10
2
夏子贤.
野生猪苓的寻找及新法栽培[J]
.农家参谋,2005(1):17-17.
被引量:1
3
蔡志欣,蔡丹凤,陈美元,杨菁,廖剑华,王泽生.
32个茯苓菌株的SRAP分析[J]
.食药用菌,2013,21(2):96-98.
被引量:12
4
王惠怡,朱海军,秦树有.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7):24-25.
被引量:3
5
许广波,李太元,李艳茹,梁运江,金庆日.
液体浅层培养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3):287-290.
被引量:13
6
杨天星,张学莉.
茯苓沿革及现代化发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13(5):289-291.
被引量:9
7
牛斌.
猪苓菌种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4,26(6):10-10.
被引量:4
8
谭自春,陶长友.
猪苓有性繁殖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5,24(1):31-32.
被引量:6
9
许广波,傅伟杰,李如亮,孟令君,赵旭奎,万丽红.
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26(4):241-244.
被引量:15
10
郭顺星,徐锦堂.
蜜环菌侵染后猪苓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及功能[J]
.真菌学报,1993,12(4):283-28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7
1
廉冬a,徐梦馨,马珍璐,张小燕,张跃进,孙建华.
土壤微生物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10):80-86.
被引量:2
2
王翾,符虎刚,孙涛.
猪苓标准化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12,31(2):62-64.
3
吴媛婷,陈德育,梁宗锁,韩蕊莲.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2(18):201-205.
被引量:10
4
许广波,李太元,李艳茹.
药用真菌猪苓研究热点的进展[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34(3):262-266.
被引量:16
5
李雯瑞,梁宗锁,陈德育.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6):60-65.
被引量:27
6
刘晶,王华,郭尚.
猪苓和茯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食用菌,2015,34(4):7-12.
被引量:2
7
廉冬,马珍璐,马亚团,张小燕,张跃进.
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22,42(6):46-5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李雯瑞,梁宗锁,陈德育,鲁文静,吴媛婷.
不同发育阶段猪苓菌核显微结构和成分含量的比较[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4):116-121.
被引量:2
2
鲁文静,梁宗锁,吴媛婷,李雯瑞,刘瑞芳.
不同干燥方法对猪苓中多糖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4):144-148.
被引量:13
3
杜金梁,贾睿,曹丽萍,殷国俊.
猪苓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9):1564-1570.
被引量:5
4
余盼,徐锐,赵国柱,乌志颜,李文臣,马成功.
内蒙古旺业甸林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6):87-95.
被引量:7
5
许广波,金敏,梁运江,李艳茹,李太元.
长白山鸡爪苓子实体的组织分离培养及其酯酶同工酶分析[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3,35(4):284-288.
被引量:5
6
李雯瑞,陈德育,梁宗锁,刘瑞芳,孙建华.
伞形多孔菌(猪苓)优良菌株的筛选[J]
.菌物学报,2014,33(2):218-229.
被引量:6
7
李雯瑞,陈德育,梁宗锁,刘瑞芳,孙建华.
野生高产猪苓菌株分离培养条件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2):179-186.
被引量:3
8
孟军政,郭斌,周凌洁,朱代博,薛晓妮,李巍,李颖,李晓民.
林下猪苓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8):125-126.
被引量:1
9
廖鏖,栾换东,李太元,李艳茹,许广波.
长白山药用真菌鸡爪苓菌丝体全长cDNA文库的初步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418-12420.
被引量:2
10
栾换东,战莹莹,姜颖越,许广波,李艳茹.
长白山药用真菌鸡爪苓菌丝体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36(4):297-301.
被引量:3
1
金建良.
绞股蓝的栽种方法[J]
.中国林业,1993(10):34-34.
2
李国生.
油菜种植的技术革命—机栽油菜[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17-17.
3
斜面床栽种人参方法[J]
.人参研究,2004,16(3):30-30.
4
张青,杨聪.
鲁梅克斯介绍[J]
.云南畜牧兽医,2004(1):43-43.
5
关良洲.
猪苓栽培新技术[J]
.食用菌,2004,26(1):42-42.
被引量:4
6
田飞,王喆之.
猪苓栽培的田间管理[J]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4):255-257.
被引量:2
7
郑晓康,潘育东.
浙南山区铁皮石斛人工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2):26-28.
被引量:6
8
农训学.
金银花套种适宜品种收益显著提高[J]
.农家之友,2004(1):26-26.
被引量:1
9
刘良.
龙葵人工种植高产试验[J]
.中药材,2000,23(10):594-595.
被引量:1
10
古丽·阿布力孜,麦尔旦·麦麦提.
西红柿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科技财富,2010(24):174-174.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