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由数种单味药配伍构成的统一整体,目前已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可分为全方研究与拆方研究法两大类,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意量效关系,与化学成分研究也应相辅相成。以下就近年来中药复方...
作者
陈兰英
陈奇
刘荣华
机构地区
江西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62-64,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理学
研究方法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25
同被引文献
228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369
参考文献
13
1
孙卫民,孙瑞元.
中药方剂研究的正交t值法[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1):41-45.
被引量:41
2
黄黎,刘菊福,李德风,王志超,叶文华,蔡波文,刘美兰,李曼玲.
黄芩汤的组方配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3):177-181.
被引量:15
3
吴敏毓,董群,曲卫敏,窦骏.
分析黄芪在当归补血汤内的免疫作用差别及量-效关系[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9(6):7-10.
被引量:23
4
黄黎,叶文华,蔡波文,李德凤,刘菊福,刘美兰.
黄芩汤及其组成药物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51-53.
被引量:46
5
吴建新,蒋莹,严永清.
黄芪、当归及其配伍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中cAMP、cGMP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1):16-17.
被引量:43
6
蒋莹,赵陆华,严永清,许丽,计一平.
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3):175-176.
被引量:41
7
富杭育 田甲丽 等.正柴胡饮的方剂学研究[J].中医杂志,1986,(2):58-60.
8
陈和利,谢小梅.
14首气血双补方剂中9种中药用量关系的研究[J]
.中医药研究,1994,10(6):9-10.
被引量:4
9
李大庆,吴巧凤,严云良.
养肝中药方的数理统计分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5):43-44.
被引量:4
10
张尊祥,戴新民,杨然.
正交法研究麻杏石甘汤配伍不同中药治疗小儿咳久不愈[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6):370-37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王振纲,刘景生,卢琦华,李樾明,吴亭,沈荣根.黄芪对小鼠血浆及组织内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2(05).
2
金丕焕等.医用统计程序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李求是,钟大光,周延恒,张遵一,杨贵贞,张东吉,朱力,杨春隆.
生物反应调变剂GWe的免疫调节效应[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6(6):329-333.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25
1
张方蕾,赵佳文,胡江慧,肖锟钰,谢颖,雷林,刘艳菊.
基于药理指标评价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的作用差异[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0(7):57-64.
被引量:14
2
陈建真,吕圭源,罗小敏,叶磊.
黄芩汤不同配伍对芍药苷溶出率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08,36(2):26-28.
被引量:7
3
许幸仪,王春雷.
通络Ⅳ号中药复方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08,29(2):237-238.
被引量:4
4
范颖,陈信义.
当归补血汤源流及配伍效用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0):61-65.
被引量:16
5
张肇宇,王士贞.
舒鼻灵喷剂治疗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07,2(3):138-140.
6
商洪才.
方剂配伍内涵及其外延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9):20-21.
被引量:1
7
马得莹,单安山,李群道,杜娟,陈志辉,王秀军.
中草药、甘露寡糖和抗生素对蛋雏鸡抗氧化机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2004,35(4):389-394.
被引量:7
8
李丹.
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56-57.
9
王志海,黄桂丽.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血浆中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04,15(10):39-39.
被引量:9
10
余林中,伍杰勇,罗佳波,黄旭光,邵红霞,林慧.
葛根芩连汤配伍与解热药效关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63-666.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228
1
张静楷.
重视中药煎服法 提高汤剂质量和疗效[J]
.中成药,1981(2):1-5.
被引量:16
2
罗国安,王义明.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1-15.
被引量:50
3
罗国安,王义明.
中药复方的化学研究体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6-19.
被引量:65
4
苗明三,李新华,许风云,孙曙光.
交泰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1):26-15.
被引量:12
5
谢宁,邹纯朴,牛英才,宋琳.
地黄饮子对海马神经元AD模型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4):29-32.
被引量:26
6
张声鹏,赖天松.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浅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56-57.
被引量:7
7
张文平,张瑞其,张文书,马廉兰.
含千里光血清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37-538.
被引量:19
8
王阶,王永炎,杨戈.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8.
被引量:51
9
裴妙荣,闫润红,廖晖,杨文珍,王世民.
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及药效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3):10-13.
被引量:30
10
刘建勋,任钧国.
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探讨[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2):8-11.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23
1
汤小虎.
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02-403.
被引量:7
2
高会丽,于成瑶,李连达.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9):60-63.
被引量:19
3
曹俊岭,李祖伦,付强,肖小河.
中药及复方整合作用的研究[J]
.中草药,2007,38(1).
被引量:9
4
郭冬,刘珍,张恩户.
丹参酮ⅡA、丹参素、川芎嗪和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及配比关系研究[J]
.陕西中医,2007,28(6):743-745.
被引量:20
5
闫晨,康立源.
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3):257-259.
被引量:5
6
李凌艳,马长勇.
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与方法探析[J]
.齐鲁药事,2011,30(1):44-47.
被引量:4
7
王丹,高军卫,刘静,刘浩,曹永孝.
四物汤抗痛经作用的组方配比研究[J]
.中医学报,2011,26(10):1201-1202.
被引量:3
8
陈兰英,陈奇,刘荣华,毕明,朱乐凯.
炙甘草汤中麦冬总皂甙及其配伍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4):30-32.
被引量:39
9
贺敏,金若敏,符胜光,李清,蒋健.
三七方的拆方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253-255.
被引量:5
10
陈兰英,陈奇,刘荣华,毕明,周丽娟,李文宏.
炙甘草汤主要有效成分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草药,2001,32(2):134-136.
被引量:98
二级引证文献
369
1
钱紫萱,孙雪杨,张辰明,刘龙婵,李林楠,张皓月,杨莉,王峥涛.
生脉方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8):2699-2708.
被引量:4
2
周凌,吴晓莉,王殿一.
牛黄复方制剂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8,25(1):35-36.
3
杨红琴,李永清,郝伟,李易俗.
平肝通腑化痰开窍方治疗脑出血45例[J]
.陕西中医,2008,29(2):164-165.
被引量:4
4
WANG Dong-sheng CHEN Fang-ping XIAO Chang-jiang HE Shi-lin FU Bin LI Xin CAO Xing-yu CHEN Yan XIE Qin-zhi.
Plasma pharmacological study on Da Huang Zhe Chong capsule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normal pers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12(z1):326-330.
被引量:3
5
夏厚林,黄立华,曾南,董小萍,王建.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析义[J]
.中药与临床,2011,2(1):36-38.
被引量:3
6
田友清,余伯阳,寇俊萍.
麦冬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4(2):1-5.
被引量:31
7
景怡,任远,景荣琴.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理论假说与方法[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284-287.
8
黄占存,李振旭.
炙甘草汤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4,21(4):48-49.
被引量:5
9
王天成,张宏艳.
人参皂甙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4):309-310.
被引量:40
10
陈磊,周智恒.
膀胱癌术后中药治疗45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4):318-319.
被引量:4
1
曾凌云,曾有顺.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开发思路[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4(6):10-11.
被引量:7
2
陈向涛,汪惠丽,李俊.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概况[J]
.安徽医药,2002,6(1):3-6.
被引量:17
3
田文艺.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10(1):32-34.
被引量:1
4
张守尧,王桂芳,肖爱根.
中药及中成药中乌头生物碱的测定方法进展[J]
.中药材,1994,17(6):46-48.
被引量:6
5
高根德.
皮质类固醇致股骨头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0,6(3):48-49.
6
任小巧,李建生,田金洲.
中医治疗脑梗塞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79-80.
被引量:6
7
崔勤.
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方法进展[J]
.医学与哲学,1991,12(7):32-33.
被引量:3
8
刘放,黄卫平.
中药及其制剂中微量元素锗的分析方法进展[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8,15(3):53-55.
被引量:5
9
寇俊萍,柴程芝,余伯阳.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13,37(9):428-432.
被引量:11
10
迟文俊.
中药及其制剂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2001,0(S3):273-27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