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A)射频导管标测与消融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方法:167例RVOTA患者男60例、女107例,年龄(47.7±15.2)(15~78)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20例,室性早搏(PVCs)147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将单根消融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流入道或流出道,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分析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结果:消融成功160例,成功率达95.81%。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33.41±3.23)ms。起搏标测有效靶点有以下表现形式:①起搏的QRS波群与自发PVCs至少11导联完全相同;②起搏标测时有2种形态略异的QRS波群,其中1种与自发PVCs的QRS波群完全相同;③VT时有2种形态略异的QRS波群,起搏标测的QRS波群与自发VT的1种QRS波群完全相同;④起搏标测时与自发PVCs的QRS波群12个导联完全相同,激动标测可见尖峰样、尖峰碎裂样或双电位。放电时PVCs或VT很快(<10 s)消失或终止;或PVCs增多或VT持续时间延长、频率增快,随即很快消失。结论:绝大多数RVOTA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应≥30 ms,起搏标测有效靶点除传统的起搏时QRS波群与自发PVCs形态至少11导联完全相同外,尚有多种表现形式,了解这些特征,有利于正确判断有效靶点,缩短标测、手术时间。
出处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3-586,共4页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重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200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