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胸痹心血瘀阻证为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种证型之一,以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黯,脉沉弦为心血瘀阻证的主要证候。
作者
高红梅
杨传华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中医院
出处
《山西中医》
2011年第1期50-52,共3页
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心血瘀阻证
客观化研究
综述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5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8
1
孙云霞,唐蜀华.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188例与中医证型及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临床医学荟萃杂志,2004,1(2):38-39.
被引量:5
2
农一兵,林谦,王旭升.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中医,2006,25(12):707-708.
被引量:8
3
魏峥,富蓉.
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的对比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99-900.
被引量:12
4
王玉燕.
颈动脉及股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
.福建中医药,2009,40(2):3-4.
被引量:4
5
杨东辉,孙博,郭艳艳.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5-6.
被引量:2
6
尚玉红,洪秀芳,吴鹏,马合木达.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JT离散度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87-90.
被引量:17
7
宋娅萍.
冠心病QT、J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97-1099.
被引量:7
8
耿黎明,杨振伟.
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对比研究[J]
.光明中医,2009,24(6):1059-1060.
被引量:5
9
刘辛光.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血液动力学流变学变化关系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991-991.
被引量:4
10
曹雪明,张泉,郑重,朱娜,王雨蕊,郑君.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42-1243.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89
1
崔凯.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
被引量:4
2
李越华,肖沪生.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之间关系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998-999.
被引量:36
3
吕芳芳,黄文.
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关系的探讨[J]
.北京中医,2004,23(6):327-328.
被引量:15
4
徐学勤,陈庆云.
试论痰瘀与冠心病的相关问题[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59-60.
被引量:19
5
曾明,孙福成,许锋,何青,季福绥.
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心血管杂志,1999,4(4):234-234.
被引量:6
6
路岩,单玉英,姜一农,张英,黄榕翀.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的变化[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1):16-18.
被引量:2
7
尚玉红,洪秀芳,吴鹏,马合木达.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JT离散度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87-90.
被引量:17
8
鞠镐,程文立,柯元南,贾海忠,史载祥.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7):569-571.
被引量:31
9
刘德桓,许真真,郭伟聪.
冠心病心绞痛395例中医证型特点探讨[J]
.中医杂志,1995,36(10):617-618.
被引量:95
10
马奕,郭映春,刘燕,王现青,崔长琮.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J]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3):130-132.
被引量:96
共引文献
159
1
孙玉晓,杨耀忠.
冠心病(胸痹)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0(1):89-90.
被引量:5
2
李子贇,顾任钧,杨燕,胡镜清.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痰瘀证相关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3149-3158.
被引量:4
3
吴正波,李文逸,谢连娣.
从宗气不守探讨长QT综合征的中医病机[J]
.四川中医,2022,40(3):32-36.
被引量:1
4
张昱,金杰,张振强,陈海燕.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西医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06,27(8):60-62.
被引量:3
5
李军,王阶,李海霞.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概况与展望[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659-1661.
被引量:11
6
杨丽,刘海涛.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QT离散度相关性的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52-152.
被引量:1
7
安冬青,周铭心,张晓天,李超.
天香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5):434-437.
被引量:14
8
潘涛,陈晓虎.
冠心病中医辨证客观指标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406-408.
被引量:2
9
韩旭,李七一,陈美兰.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5-26.
被引量:7
10
刘三运,宋培瑚,张庆年.
心舒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0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08,40(1):40-4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4
1
钱欣,林世荣,连双庆,柯俊,张瑞,郑耀权,王晓萍,陈锋.
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3,1(1):37-41.
被引量:2
2
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被引量:655
3
黄珊,李天发,李巍景,孔月琼,林云.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01-1903.
被引量:24
4
姜春玲.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5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5):359-361.
被引量:4
5
常学锋,刘彤,刘巍.
循环microRNA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3):240-242.
被引量:6
6
李新荣,单秀明,张春辉,傅超,邱学伟.
UHPLC-DAD法同时测定精制冠心片中6种成分含量[J]
.中国药师,2016,19(9):1778-1780.
被引量:3
7
刘秋芹,徐瑛蔚,尚聪慧,李运伦.
活血化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3):477-479.
被引量:8
8
刘签兴,刘如秀.
浅论对《金匮要略》胸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认识[J]
.环球中医药,2018,11(9):1404-1405.
被引量:9
9
陈芸,罗至,曾韡,赖飞呀,陈秋宏,吕湛,宋永砚.
微小RNA-143/145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40(4):510-518.
被引量:3
10
蒋银珂,张琪.
《圣济总录》中胸痹心痛方剂的用药及证治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50-15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黄慧明,张涛.
精制冠心片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miR-143及miR-145表达的影响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3):81-8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朱小元.
养心通络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2787-2789.
被引量:3
2
马显军,么俊鹏.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44-46.
3
杨丹,许娟娟,王璇,李云云,朱启明.
替格瑞洛联合盐酸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白介素-1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2022,43(1):51-55.
被引量:5
4
吕莎莎.
散结通脉方联合针刺治疗痰瘀互结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国疗养医学,2022,31(6):663-666.
被引量:2
5
邵楠.
冠心宁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
.中国处方药,2022,20(8):97-99.
被引量:3
6
魏萌,戴国华,任丽丽.
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应用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1):68-79.
被引量:5
7
骆金文,刘敏,于燕乔,谭宇,史大卓,马晓娟.
冠心病进展相关基因筛选及冠心Ⅱ号方干预靶点的预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3):393-401.
被引量:1
8
骆金文,刘敏,赵小晗,于燕乔,史大卓,马晓娟.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药抗血栓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中草药,2024,55(10):3433-3444.
被引量:2
9
谢琛,刘重琪,刘静茹.
汗法在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J]
.吉林中医药,2024,44(7):812-816.
10
康超颖,李朵璐,李卓伦,孔凯,刘楠,杨杰.
精制冠心制剂治疗冠心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5,22(2):48-55.
1
王鹏军,苗阳,王健,罗良涛,宗飞,刘玲玲.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54-857.
被引量:18
2
黄召谊,董慧,吴汉卿,陈广.
冠心病血瘀证与痰浊证辨证客观化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873-1875.
被引量:22
3
冯培民,谢朝良.
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319-320.
4
王晖,马伟明,陈笑腾,杜玉琳,陈振浩.
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4):211-212.
被引量:5
5
张云飞.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J]
.中医杂志,2007,48(7):626-628.
被引量:33
6
孙卫华.
益心舒胶囊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15-1016.
被引量:3
7
张丽,王淑丽,郑丽艳.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8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3):253-253.
8
邵晓喜,欧阳丽娜.
中药治疗胸痹的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2011,8(4):11-12.
被引量:1
9
郑文龙,楼正家,李廷谦,周法根,诸葛丽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瘀证与内毒素、内皮素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4):246-248.
10
张瑞雪,徐基乔,汪洪亮,陈道品,陈然,李泽友,陈雪功.
尖锐湿疣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10、TNF-α和IFN-γ水平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4):244-245.
被引量:3
山西中医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