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治未病”理论对亚健康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出了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符合诊治亚健康的要求。祖国医学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亚健康干预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内容和很大的潜在优势,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认知经验,应努力挖掘和探讨这些传统的预防保健理论,并指导中医干预亚健康的临床实践。
作者
严国香
孙建华
机构地区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第2期151-152,共2页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理论
亚健康
分类号
R19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8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王琦.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被引量:201
2
岑瑞深.
浅谈中医应对亚健康状态之策略[J]
.国医论坛,2003,18(3):44-45.
被引量:10
3
马云枝.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J]
.河南中医,2001,21(3):11-13.
被引量:76
4
吴丽丽,徐志伟,严灿,王文竹.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探讨[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80-2581.
被引量:30
5
林锦洪.
仲景治未病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5):263-264.
被引量:8
6
陈松明.
浅谈保健按摩与亚健康[J]
.按摩与导引,1999,15(2):50-51.
被引量:10
7
唐黎彪.
音乐助您走出亚健康[J]
.医药保健杂志,2004(10B):20-2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王前飞,王前奔,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3):15-18.
被引量:32
2
赵雯.心身医学为中医学术发展拓展空间.首届心身疾病专业学术研究研讨会纪要[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8月26日.
3
孟庆普 赵修娟.新世纪疾病防治新思路——基因调控“携手”阴阳调治[N].健康报,2002年11月29日.
4
邵贵平 武有祯.心身医学基本知识[A].见:马存根主编.临床医学心理学[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
5
匡调元.中医体质病趣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324.
6
王琦,中国中医药报,1995年
7
王琦,中医体质学,1995年,242页
8
钱彦方,中医杂志,1993年,4期,34页
9
何裕民.
次(亚)健康状态——中医学术拓展的新空间[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5-8.
被引量:50
10
张有和.
状态医学———中医学的现代概念[J]
.医学与哲学,1999,20(1):6-9.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88
1
刘灿华,吴丽丽,谢月霞.
电动按摩椅电机的选择与驱动电路设计[J]
.家电科技,2021(S01):537-540.
被引量:3
2
李江山,胡志希,吴岚.
全经推拿法对亚健康状态甲襞微循环及心理的影响[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18-19.
被引量:18
3
姚远,袁洪,陈志恒,黄志军,林玲,阳国平.
论亚健康与健康管理策略[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55-1656.
被引量:6
4
赵崇金.
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分析[J]
.中外医疗,2008,27(20):92-93.
5
梁锦芳,李捍东,黄达强.
中医调治亚健康的优势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07,2(4):195-198.
被引量:5
6
梁治学,胡燕,何裕民.
肝与亚健康的关系探究[J]
.中医药学报,2009,37(5):1-3.
被引量:3
7
谢慧君,奎瑜,廖品东.
亚健康及其推拿防治对策[J]
.四川中医,2004,22(6):20-22.
被引量:20
8
郭姣,周和,齐平,刘燕.
高等院校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5):548-549.
被引量:5
9
李海芸,陈小华,林建棣,刘慎学.
体育运动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20-6721.
被引量:17
10
李志敢.
广东高校教工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和对策[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552-75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王英,刘宾益.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的实践与思考[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4):71-72.
被引量:5
2
潘岳松,郭秀花,田向阳,吴淑艳,杨兴华,王东,郭爱民,方源.
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展望[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21-724.
被引量:36
3
王文,王宗仁.
关于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的若干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05,26(11S):74-75.
被引量:17
4
崔新娟,施冰,田日新,陆健国.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应用于保健工作的意义与体会[J]
.人民军医,2011,54(3):257-257.
被引量:11
5
李卫强,赵仁,杨治花,朱西杰.
益气养阴基本方对直肠癌放疗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4):687-689.
被引量:9
6
俞志新,杨帆,李航.
中医“治未病”社区卫生服务推进现状剖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2-1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陆丽红.
中医院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5):423-425.
被引量:3
2
张晓阳,王小龙.
突出中医特色、提升基层中医院核心竞争力[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1):136-1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彭保艳,李晓敏,刘莹,杜玉凤.
健康促进视角下护理人员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4):360-362.
被引量:2
2
赵云岩,陈济民,廖敏,李卓长,夏定兵.
襄阳市试点健康促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效果[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4):124-126.
被引量:3
3
杨嘉璐,郭滢,张乐吟,张舟,马好梦,俞晓东,何富乐,吴夏秋,曹维明,郭清.
习近平总书记大健康理念在浙江中医“治未病”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7):562-568.
被引量:13
4
李木清.
特色专科建设对中医院发展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2):97-99.
被引量:2
1
李雨彦,祁爱蓉.
治未病理论及其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
.新中医,2013,45(3):15-18.
被引量:4
2
蒋旭艳.
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231-232.
被引量:4
3
刘红樱,王蔚.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动脉粥样硬化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86-88.
被引量:7
4
王海燕.
从《内经》“治未病”理论谈亚健康状态的干预[J]
.新中医,2008,40(4):104-105.
被引量:5
5
吴利凤.
“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的运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1):1221-1222.
被引量:3
6
张美英,孙锡娟.
音乐疗法对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106-107.
被引量:1
7
唐继志.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J]
.健康研究,2013,33(6):401-403.
被引量:4
8
陈宪泽.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3):121-123.
被引量:12
9
刘珊,贾丹兵,李乃民,唐立明.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对亚健康的干预[J]
.光明中医,2010,25(6):915-918.
被引量:3
10
孙继红,闫远杰,王玮,殷振瑾,董岫岩,杨立民.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痔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河北医学,2010,16(9):1143-1146.
被引量:2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