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时代建筑》
1999年第3期88-91,共4页
Time + Architecture
同被引文献360
-
1曾莉,周慧慧,龚政.情感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天平社区的实地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20,0(1):46-52. 被引量:66
-
2王韶宁.话语权力体系与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07(1):31-33. 被引量:5
-
3雷姆.库哈斯,姜珺.大[J].世界建筑,2003(2):44-45. 被引量:15
-
4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7
-
5黄建新,刘飞翔.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应对建议[J].科技和产业,2008,8(12):57-59. 被引量:5
-
6林妍,吕建华.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英文)[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S1):333-340. 被引量:2
-
7范静,杨大禹.时代记忆下——云南民居墙体材料的生态艺术建构[J].南方建筑,2008(5):14-16. 被引量:2
-
8车前进,曹有挥,吕韬,段学军.南京地域人口发展功能分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2):113-119. 被引量:7
-
9李永春,韩锦.晏阳初与1922年长沙平民教育实验[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60-63. 被引量:1
-
10董靖巍,胡珑瑛.中国人口发展功能区域规划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6
-
1陈红玲,王芳.当代地域建筑的出路[J].现代城市研究,2004,19(8):12-15.
-
2赵鹏军,张奋.城市用地功能置换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2):23-26. 被引量:11
-
3郑卫锋,董萍.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规划[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3):44-45. 被引量:1
-
4高广华,郭新.可持续的建筑技术观[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70-72. 被引量:2
-
5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2):17-20. 被引量:12
-
6王毅.武汉建筑文化浅析[J].华中建筑,2005,23(4):1-2. 被引量:2
-
7王力.失落的城市公共空间——武汉旧城区城市公园现状调查[J].华中建筑,2005,23(5):97-99. 被引量:1
-
8邱泉生.继承与发展——泉州市城南片区堤后路住宅组团设计[J].福建建筑,2006(5):1-3.
-
9李斌.加快推进高技术建筑的中国化[J].工程与建设,2006,20(5):433-434.
-
10孙俊桥,郭选昌,张培颖.技术的进步与建筑流派的演进[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4):31-3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14
-
1陈丽,周心怡.温州市瓯江沿线整治提升工程——望江路段街区改造策略研究[J].浙江园林,2023(1):62-66.
-
2贾彦飞,陶欣冉,郑玮锋.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的产生及其景观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2019,0(6):56-59.
-
3孟安琪,隋艾辰.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蓬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95-97.
-
4李光绪.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基于吉林省民族地区“西村”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5):85-94. 被引量:2
-
5乔楚涵.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功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6):67-68.
-
6孔奕丹,李昕颖,冷依婧.城市更新视域下后工业景观再生设计研究——以景德镇陶溪川文化创意园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5):79-81. 被引量:2
-
7朱星平.我国既存人防商业设施划代与发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S01):12-16. 被引量:2
-
8程炼,徐方妮.文化征途 自信回归——探讨文化自信时代下的规划精神[J].《规划师》论丛,2020(1):73-80. 被引量:1
-
9万华,甘灿.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概述及思考[J].湖南农机,2007(11):31-32. 被引量:3
-
10刘锡成.城市照明设计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06(9):95-96. 被引量:1
-
1吴良镛.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北京宪章”基础材料[J].华中建筑,1998,16(4):1-18. 被引量:18
-
2贾淑华,李素艳,赵新华,王书贤.建筑美与建筑色彩[J].辽宁建材,2005(3):53-53. 被引量:4
-
3吴致敏.广义建筑学—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课题:读《北京宪章》有感[J].江西建设,2000(5):35-35.
-
4国际建协“北京宪章”(草案,提交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大会讨论)[J].建筑学报,1999(6):4-7. 被引量:48
-
5吴良镛.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北京宪章》基础材料第一、第二部分节选[J].北京规划建设,1999(3):4-11. 被引量:1
-
6马铁丁.论知识经济时代与国际建协“北京宪章”[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3):41-45. 被引量:8
-
7杜天蓉.对宁夏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思考[J].朔方,2014,0(S1):73-75.
-
8徐晓燕,叶鹏.关于《北京宪章》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97-100.
-
9朱大明,郭远.建筑评论要关注社会[J].南方建筑,2005(1):71-73.
-
10宋春华.国际建协第22次世界建筑大会“北京之路”工作组研讨会致辞[J].建筑学报,2005(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