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话仪式与消费叙事——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2》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2010年度,冯小刚电影是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继《唐山大地震》聚焦历史灾难与社会创伤、伦理道德与人类命运等宏大叙事主题之后,冯小刚以《非诚勿扰2》(别名《不省心》)重新回归贺岁喜剧领域。
作者
张勇
余韬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1,共3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关键词
非诚勿扰
叙事主题
冯小刚
文化解读
神话仪式
贺岁片
《唐山大地震》
消费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43.
2
邵静.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08):8-8.
3
李道新.
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J]
.当代电影,2001(3):28-35.
被引量:38
4
[匈]伊芙特·皮洛著,崔君衍译.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P108.
5
金丹元,李淼.
对后技术时代电影艺术“泛美学”化趋向之反思[J]
.电影艺术,2010(6):35-38.
被引量:9
6
[美]波林·玛丽·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7
王志敏.调侃电影的审美特征.电影创作,1995,(09):57-57.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周宪.
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
.文艺研究,2005(3):18-26.
被引量:371
2
倪震.
想象的权利——从《无极》所想到的[J]
.电影艺术,2006(2):75-77.
被引量:2
3
[4]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
伽达默尔著.王才通译.真理与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
马尔库塞等著.任立译.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商务印书馆,1982.82.
6
马尔库塞著.黄勇,薛民译.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33.
7
姚斯.审美经验和文学解释学.转引自: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911.
8
甘露拍摄张艺谋执导《英雄》的纪录片《缘起》中的采访.
共引文献
56
1
刘玢,吕国升.
王家卫作品的美学特征[J]
.长城,2010(8):169-170.
被引量:1
2
王珊珊.
奢华·外表与孤独·心灵——论王家卫电影后现代风格之延续[J]
.电影文学,2008(5):41-43.
被引量:4
3
肖朵朵.
现代性情境下的想象性还乡——拆解《2046》[J]
.电影文学,2006(9):31-32.
4
卢衍鹏.
中国后现代文化的症候式分析——以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例[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30-33.
被引量:1
5
李道新.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J]
.当代电影,2007(3):34-38.
被引量:25
6
刘萍,李红星.
“能量场理论”与公共行政民主治理的变革[J]
.学术交流,2007(11):52-54.
被引量:5
7
黄莉.
王家卫影像中的后现代电影人物[J]
.电影评介,2009(14):14-15.
被引量:1
8
丁礼明.
隐喻认知视野下劳伦斯诗歌的实证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26(5):119-122.
被引量:1
9
袁宏琳.
王家卫电影的性别意识分析[J]
.写作,2009,8(12):26-29.
10
郭越.
两岸三地“新电影”影响下的后“新电影”浪潮——以导演影响为中心的审美嬗变描述[J]
.文艺研究,2009(12):99-11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苗春.没完没了的贺岁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01-06.
2
董启章.城市的现实经验与文本体验[M]//香港文学与文化研究.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343.
3
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陆扬,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39.
4
博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8:1.
5
聂伟.非诚勿扰Ⅱ: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形态混茫[M]//戴锦华.光影之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7.
6
张承志.都市的表情[M]//邹仲之.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8.
7
马强.
论电影场景设计的美学风格[J]
.电影文学,2011(17):24-25.
被引量:21
8
金旭东,韩洁.
浅议电影场景中的空间环境艺术[J]
.电影文学,2011(22):28-29.
被引量:6
9
魏蒙.
当代电影美术先锋设计及其审美形态[J]
.科教文汇,2011(35):190-19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郑艳.
从电影《非诚勿扰2》看影视场景中的美学设计[J]
.电影文学,2012(17):76-77.
被引量:2
2
苏扬.
论冯小刚贺岁电影中的城市影像[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1):47-5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维尚.
论电影场景设计中的美学风格[J]
.电影文学,2014(1):43-44.
被引量:3
2
陈志宏.
电影《非诚勿扰》的艺术特色解读[J]
.电影文学,2014(14):77-78.
被引量:1
3
高培.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J]
.电影文学,2016(16):75-77.
被引量:1
4
方柯洁.
电影的空间想象与都市功能——以《火锅英雄》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8,39(6):70-70.
1
孙欣.
活着就是修行[J]
.法律与生活,2011(2):5-5.
2
苗向东.
生活是一种修行[J]
.才智(才情斋版),2011(6):38-38.
3
梁征.
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观《唐山大地震》有感[J]
.中国工会财会,2010(10):52-53.
4
何文茜.
冯小刚贺岁片的接受美学研究[J]
.电影文学,2009(11):24-25.
5
钱钢.
期待废墟上站起崭新社会[J]
.中国社会导刊,2008(17):57-57.
6
王文中,李旭,王成焱.
《唐山大地震》:灾难对人类是终点也是起点[J]
.电影评介,2010(22):28-29.
7
许亿.
三大贺岁片批判[J]
.记者观察(下),2011(2):40-41.
8
《唐山大地震》:为同胞的痛苦而学会体恤为逝去的亲人而学会活着为国家的多难而学会坚强为民族的团结而学会奋斗——“90后”中学生看《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情就一个字[J]
.作文升级,2010(11):26-28.
9
朱广威.
活着是一种修行[J]
.协商论坛,2011(2):58-58.
10
贺忠.
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以冯小刚系列电影为中心[J]
.电影文学,2009(3):41-43.
被引量: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