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宋以来“富民”阶层之规模探考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唐宋以来,由于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扩大,促使富民作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且广泛分布、但其内部又有差别的新的社会阶层而得以逐渐形成。到宋代,占真实上三等富户九成二以上、为总户数13.3%—33.9%左右的富民阶层,占有约60%—70%的社会土地财富。
作者
薛政超
机构地区
湖南邵阳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关键词
富民阶层
上户
土地
唐宋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9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28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0
1
王汨才.
《唐宋乡村社会力量与基层控制》评介[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2):31-32.
被引量:1
2
曹端波.
唐代社会阶层结构变革:由贵贱到贫富[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72-76.
被引量:3
3
黄纯艳.
“富民”阶层: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读后[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1):167-173.
被引量:6
4
周龙华.
从两则土地税税额材料看宋代的土地买卖[J]
.贵州社会科学,1992(1):45-47.
被引量:3
5
葛金芳.
中国封建租佃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前提——兼论唐宋之际地权关系和阶级构成的变化[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3):1-8.
被引量:12
6
葛金芳.
对宋代超经济强制变动趋势的经济考察[J]
.江汉论坛,1983(1):66-71.
被引量:13
7
《历史教学》第86卷(2006年7~12期)总目[J]
.历史教学,2006(12):78-80.
被引量:1
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分类总目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54-156.
被引量:1
9
杨际平.
中晚唐五代北宋地权的集中与分散[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3):1-17.
被引量:16
10
曹端波.
唐代富民阶层的崛起与乡村控制的变迁[J]
.广西社会科学,2005(8):92-9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89
1
陈明光.
“调均贫富”与“斟酌贫富”──从孔子的“患不均”到唐代的“均平”思想[J]
.历史研究,1999(2):41-51.
被引量:25
2
姜伯勤.
从判文看唐代市籍制的终结[J]
.历史研究,1990(3):17-28.
被引量:28
3
葛金芳.
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动[J]
.历史研究,1983(1):77-95.
被引量:19
4
荆三林.
《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所表现的晚唐寺院经济情况[J]
.学术研究,1980(3):91-96.
被引量:12
5
葛金芳.
对宋代超经济强制变动趋势的经济考察[J]
.江汉论坛,1983(1):66-71.
被引量:13
6
武建国.
小农与专制集权政府的作用力方向及其影响——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J]
.云南社会科学,1987(1):73-79.
被引量:8
7
林文勋.
关于“导读式”“研讨式”课程教学的认识[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7):76-79.
被引量:4
8
陈明光.
论唐五代逃田产权制度变迁[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4):59-67.
被引量:14
9
王利华.
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
.历史研究,2001(2):175-184.
被引量:2
10
戴建国.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J]
.历史研究,2000(2):36-50.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65
1
常建华.
七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0(1).
2
周龙华.
从两则土地税税额材料看宋代的土地买卖[J]
.贵州社会科学,1992(1):45-47.
被引量:3
3
戴建国.
宋代的田宅交易投税凭由和官印田宅契书[J]
.中国史研究,2001(3):97-111.
被引量:18
4
胡钢.
唐中期至明中期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3-135.
被引量:1
5
熊燕军.
20年来大陆宋代租佃制研究综述[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44-51.
被引量:2
6
江海波.
典权问题刍议[J]
.理论月刊,2005(6):123-125.
7
魏明孔.
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136-142.
8
孙远路.
北宋兵制评议[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62-63.
被引量:1
9
熊燕军.
从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不抑兼并”与唐宋变革[J]
.学术探索,2006(6):93-99.
被引量:1
10
魏明孔.
2006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33-139.
同被引文献
282
1
王先明.
地主:阶级概念的建构与现代中国历史的展开[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43-54.
被引量:8
2
刘云,刁培俊.
宋代户帖制度的变迁[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91-95.
被引量:8
3
张邦炜.
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J]
.历史研究,1985(6):26-41.
被引量:22
4
吴承明.
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J]
.历史研究,1983(1):96-106.
被引量:58
5
田昌五.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地主阶级剖析[J]
.历史研究,1983(5):93-102.
被引量:3
6
邓广铭.
唐代租庸调法研究[J]
.历史研究,1954(4):65-86.
被引量:10
7
王彦辉.
东周秦汉时期的工商政策与豪民兼并──兼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9.
被引量:1
8
李伯重.
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4):48-54.
被引量:47
9
王善军.
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3):27-33.
被引量:8
10
郭东旭.
宋代买卖契约制度的发展[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3):31-3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5
1
马舟,薛政超,张婷.
唐宋“富民”崛起与国家因灾蠲免赋役对象的转变[J]
.学理论,2011(34):137-138.
2
蔡利新,薛政超,胡苏珍.
唐代“富民”崛起与国家实物赈灾对象的转变[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1-12.
3
梁森.
宋代乡村富民阶层的破产原因[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9):73-75.
4
刘俊珂.
明代江南“富民”与社会经济关系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1):115-120.
5
田晓忠.
宋代的“富民”与国家关系——以税制改革为核心的考察[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3):19-27.
被引量:5
6
薛政超.
再论唐宋契约制租佃关系的确立——以“富民”阶层崛起为视角的考察[J]
.思想战线,2016,42(4):103-111.
被引量:5
7
张锦鹏.
宋代富民阶层成长的制度空间:以交易费用为视角[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5):43-51.
被引量:3
8
张锦鹏.
财富改变关系:宋代富民阶层成长机理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16(6):151-158.
被引量:8
9
薛政超.
勤俭信智与读书入仕:唐宋“富民”品质特征略论[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7(10):9-16.
被引量:2
10
温锐,闵桂林.
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内生优选经营模式[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84-9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王雷,赵少军.
户籍视野下的金代富民阶层浅探[J]
.辽金历史与考古,2022(1):239-251.
2
田晓忠.
2016-2017年宋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0(4):98-105.
3
赵凌飞,何爱国.
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综述[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3):94-107.
被引量:1
4
薛政超.
也谈宋代富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学术界相关批评与质疑的回应[J]
.思想战线,2018,44(6):77-87.
被引量:4
5
张锦鹏,武婷婷.
“富民社会”理论的学术研究回顾及展望[J]
.思想战线,2018,44(6):88-97.
被引量:8
6
张锦鹏.
从黄震抚州赈灾个案看南宋官府与富民的博弈[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7-18.
被引量:4
7
高寿仙.
社会变迁与身分重组——以高桥芳郎对“雇工人”法律身分的理解为线索[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6):51-64.
被引量:1
8
朱睿妮.
家庭农场治理的法人化进路与现实选择[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1):99-105.
被引量:1
9
张锦鹏.
江湖英雄:宋代“富民”阶层追求的另一种表达图式——以《水浒传》为考察对象[J]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6-36.
被引量:2
10
田晓忠.
“富民”与宋朝乡役制度的变迁[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4):96-111.
被引量:3
1
林文勋.
中国古代的“保富论”[J]
.历史教学,2006(12):13-21.
被引量:13
2
薛政超.
论唐宋以来富民逃避赋役之影响[J]
.求索,2016(2):16-20.
被引量:3
3
林文勋.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30-37.
被引量:42
4
梁森.
宋代乡村富民阶层的破产原因[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9):73-75.
5
林文勋,杨华星.
论题: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J]
.历史教学问题,2005(2):37-46.
被引量:12
6
黎志刚.
宋代民间借贷与乡村贫富关系的发展——以“富民”阶层为视角的考察[J]
.古代文明,2015,9(3):105-111.
被引量:4
7
林文勋,张锦鹏.
乡村精英·土地产权·乡村动力——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启示[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4):91-101.
被引量:19
8
黄纯艳.
“富民”阶层: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读后[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1):167-173.
被引量:6
9
刘社建,李振明.
从1993年和2001年的情况比较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J]
.消费经济,2003,19(5):9-13.
被引量:3
10
张忠民.
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J]
.社会科学,2010(12):141-148.
被引量:4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