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生产中高硫碱比微组分控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出处
《水泥》
CAS
1999年第12期13-15,共3页
Cement
参考文献7
-
1席耀忠.硅酸盐水泥中的少量镁和铬[J].硅酸盐学报,1991,19(4):305-311. 被引量:5
-
2王善拔,陈袁魁.预分解窑的配料方案及微组分对熟料质量的影响[J].水泥,1995(7):15-20. 被引量:14
-
3苏达根,黄其秀,王蔺森,刘辉,温日光.SLC 窑挥发性组分循环与结皮[J].水泥,1992(4):2-4. 被引量:4
-
4苏达根,吴一岳,盘世琛,麦活,潘三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使用高硫碱比物料的几个问题[J].水泥技术,1996(4):50-52. 被引量:4
-
5冯修吉.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一些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4,12(2):166-177.
-
6王善拔,水泥,1997年,7期,15页
-
7冯修吉,硅酸盐学报,1984年,12卷,2期,166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苏达根,文璧璇.SLC型分解炉热工特性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1(2):115-121. 被引量:2
-
2苏达根.分解炉温度控制的几个问题[J].水泥,1994(12):5-7. 被引量:2
-
3席耀忠,硅酸盐学报,1989年,8卷,4期,12页
-
4匿名著者,新型水泥,1983年
-
5[印度]戈什(Ghosh,S·N·) 编,杨南如,闵盘荣.水泥技术进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22
-
1苏达根.添加晶种与硫碱对熟料矿物形成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3):92-97. 被引量:1
-
2张卫东.高镁石灰石在窑外分解窑的应用实践[J].水泥,2005(10):13-14. 被引量:11
-
3李利,陈玉玲,刘艳华,尹东.熟料次要组分对预分解窑煅烧及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J].辽宁建材,2006(2):25-26. 被引量:2
-
4支俊秉,张旭.熟料中SO_3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水泥工程,2006(2):21-24. 被引量:3
-
5王善拔.预分解窑使用高镁原料的措施[J].水泥工程,1996(2):19-21. 被引量:3
-
6王善拔.预分解窑熟料高强原因分析[J].新世纪水泥导报,1997,3(1):5-8. 被引量:5
-
7王刚平,郭彦洪,宋国义.高镁原料在预分解窑上的应用[J].水泥,1997(9):22-24.
-
8孙树林,李继海,黄耀臣.关于“硫碱比”问题的讨论[J].新世纪水泥导报,1998,4(3):21-24. 被引量:3
-
9祝尊峰,单锋.预分解窑使用高硫煤的总结[J].水泥,2009(7):18-20. 被引量:2
-
10刘晓存,李艳君,欧天安.Cr_2O_3及MgO对贝利特-硫铝酸钙水泥性能的影响[J].水泥工程,1998(5):15-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1
-
1陈旭峰,陆纯煊.碱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93,21(4):301-308. 被引量:32
-
2陆纯煊,王杰曾,陈旭峰,施惠生,陈薇,张静玉.如何更好地利用碱含量较高的水泥原料[J].硅酸盐学报,1993,21(6):554-563. 被引量:4
-
3龙世宗,程彬,黄从运,陈袁魁.水泥预分解系统粉尘与碱、氯、硫融体的粘结特性及其对结皮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5,33(1):93-99. 被引量:19
-
4陆纯煊,王杰曾,施惠生,张静玉.挥发性组分对熟料生产工艺的影响[J].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学报,1989,1(6):209-220. 被引量:3
-
5苏达根,吴一岳,盘世琛,麦活,潘三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使用高硫碱比物料的几个问题[J].水泥技术,1996(4):50-52. 被引量:4
-
6乔丽娜,宓振军,乔立军,杨克锐.熟料硫碱比对水泥浆流变性的影响[J].水泥,2007(1):4-7. 被引量:18
-
7陈友德,沈序辉,倪祥平,白波.硫含量较高的低挥发分煤在预分解窑系统内的煅烧[J].水泥,2007(2):4-7. 被引量:7
-
8冯修吉.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一些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4,12(2):166-177.
-
9熊运贵,渠永峰,李凌梅,王俊峰.控制硫碱比调节水泥浆流动性一例[J].水泥,2008(6):42-43. 被引量:2
-
10薛俊东.预分解窑生产中硫碱比的控制[J].水泥,2008(8):23-2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