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索再次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B组34例为内固定融合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55.1±10.3)min,B组(140.2±13.1)min;失血量A组(301.2±10.9)ml,B组(989.5±150.5)ml;住院时间A组(8.2±4.1)d,B组(12.3±5.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有硬脊膜损伤破裂2例及伤口浅部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个月。ODI评分,A组与B组分别为术前平均(46.22±6.67)、(43.25±6.56);术后1个月(26.7±4.61)、(14.68±6.20);末次随访(24.1±3.89)、(13.08±5.01);ODI评分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复发1例,行内固定融合术。B组随访拍片示椎体间骨性融合,2例出现断裂及松动。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单纯减压髓核摘除术或内固定融合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出处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08-209,共2页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