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流对广东经济增长影响的VECM模型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利用广东省1978年到2008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双向因果关系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货运周转量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单向促进作用,而物流信息技术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作者
周启良
机构地区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出处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年第1期98-103,共6页
West Forum 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物流能力
经济增长
VECM模型
GRANGER因果性检验
分类号
F25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07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1
周启良,潘意志.
物流对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面板数据分析[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21(3):20-24.
被引量:3
2
李正锋.
物流业发展对江苏沿海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6-8.
被引量:9
3
江晓东,王丹.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开发研究,2008(3):5-9.
被引量:12
4
廖迎,阮陆宁.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3):64-69.
被引量:28
5
司林胜,童超.
物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物流技术,2007,26(10):12-14.
被引量:11
6
钱晓英,马传秀.
物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性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4):84-87.
被引量:52
7
刘明菲,李兰.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作用机理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3):40-42.
被引量:64
8
刘南,李燕.
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1-154.
被引量:153
9
李力,杨柳.
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6):115-118.
被引量:19
10
谭清美,冯凌云,葛云.
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3(8):22-24.
被引量:147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海峰,武兰芬,张丽立.
发展区域物流 推动区域经济[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71-73.
被引量:76
2
曾文琦.
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40-43.
被引量:14
3
李文顺,刘伟,周宏.
1952-2002年中国物流增量和GDP增量的协整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4(12):45-49.
被引量:62
4
陈畴镛,蔡小哩.
区域经济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7):44-52.
被引量:20
5
张群,程肖冰.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J]
.统计与决策,2005,21(12S):97-98.
被引量:42
6
姜华.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
.发展研究,2005,22(12):12-14.
被引量:10
7
潘瑞玉.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为例[J]
.经济论坛,2006(5):22-24.
被引量:25
8
刘秉镰.
现代物流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机理[J]
.学习与探索,2006(2):224-227.
被引量:27
9
李力,杨柳.
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6):115-118.
被引量:19
10
闫秀霞,孙林岩.
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0):160-163.
被引量:54
共引文献
407
1
李晓东,匡海波,赵宇哲,刘天寿,武华华.
多式联运下的中国东北地区低碳运输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21,33(3):282-291.
被引量:11
2
蹇明,唐耀华.
广西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25-128.
被引量:12
3
马士华,陈习勇.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构成及其特性研究[J]
.管理学报,2004,1(1):107-111.
被引量:145
4
刘小群,马士华.
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企业物流能力量化分析[J]
.系统管理学报,2006,15(6):490-494.
被引量:15
5
覃儒展,王力虎.
广西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98-99.
被引量:5
6
李喜梅.
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分析[J]
.大众商务,2010(14):12-12.
7
王千思,周鹏飞,方波.
基于模糊理论的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与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9):73-75.
被引量:6
8
杨青.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深圳物流需求的预测[J]
.消费导刊,2009,0(2):44-45.
被引量:3
9
王静,马荣全.
物流战略成本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9):104-106.
被引量:6
10
周云,柳志强.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上海市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经济视野,2013(22).
同被引文献
26
1
白国强,未江涛.
广东物流业结构问题与调整思路分析[J]
.广东经济,2006(11):40-45.
被引量:3
2
刘南,李燕.
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1-154.
被引量:153
3
胡吉琴,张祎,单胜辉.
浙江省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3):42-43.
被引量:3
4
李超锋.
物流产业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
.特区经济,2007(11):38-39.
被引量:13
5
吴水森.
福建省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6(6):73-75.
被引量:10
6
武志惠,虞巧颖,申金升.
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3-47.
被引量:65
7
廖迎,阮陆宁.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3):64-69.
被引量:28
8
平先秉.
湖南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128-130.
被引量:9
9
李怀政.
浙江经济增长与物流: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6):12-15.
被引量:12
10
杨志梁,张雷,程晓凌.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8-40.
被引量:77
引证文献
3
1
潘意志.
物流业发展对云浮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6):51-54.
被引量:1
2
周艳.
广东省物流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研究[J]
.市场研究,2014(6):43-46.
3
谢瀚毅,黄洁.
云南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20,43(3):122-1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艳,李红杰,杨韵可.
云南智慧公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2):283-286.
被引量:4
2
张予川,王海燕,桂华明.
湖北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
.物流技术,2012,31(7):176-179.
被引量:1
3
刘丽萍.
基于对应分析的物流经济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物流科技,2023,46(12):88-90.
4
后烁斌.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24(11):43-46.
1
刘战伟.
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6.
被引量:1
2
吴润青,谭咏哲.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城镇1978-2005年间数据的协整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07(7):338-339.
被引量:1
3
李育冬,吴昊.
基于VECM探究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5):34-37.
4
高晨红.
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国商论,2013,0(7Z):156-158.
5
任银.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辽宁经济,2012(9):86-87.
6
刘战伟.
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唐山学院学报,2014,27(1):54-57.
被引量:1
7
陈柏洋.
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X):128-129.
8
孙长青.
基于VAR模型的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关系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
.经济经纬,2012,29(6):17-21.
被引量:36
9
聂高辉,陈黎明.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动态关系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2016(7):108-109.
被引量:1
10
徐浩.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实证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2):174-180.
被引量:1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