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68,共11页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63
-
1张朝然.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及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76-77. 被引量:8
-
2周程.从"技术立国"到"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z1):85-90. 被引量:10
-
3杨九斌.研究卓越即好老师?——基于大学优秀教师评价科研化之辨析[J].教育科学,2013,29(6):66-70. 被引量:5
-
4柳屹立,高嵘.美国高等教育对其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1997,13(3):51-53. 被引量:2
-
5刘敬文.战后日本教育与社会就业问题[J].世界历史,1985(4):39-46. 被引量:2
-
6李帅军.日本私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J].外国教育研究,1999(4):44-46. 被引量:8
-
7姜德琪.试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策略对教育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95-98. 被引量:3
-
8洪英芳.战后日本吸收“过剩”劳动力的途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0(3):15-17. 被引量:1
-
9王鲁新.韩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1997,18(6):66-70. 被引量:11
-
10刘翠荣.举世瞩目的教肓改革——谈目前日本第三次教改[J].现代日本经济,1987(5):52-5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孙大廷,胡玉君.移位于工业:日本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及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4):69-71. 被引量:1
-
2苗建青,邵青贤.国外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兼论我国大学生失业的根源[J].职业教育研究,2013(9):18-21. 被引量:2
-
3王志蔚,王妍妍.战后日本学科专业调控及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2):90-98. 被引量:4
-
4杨九斌.二战后日本政府与大学科研关系之嬗变[J].教育学术月刊,2018,0(11):11-22. 被引量:3
-
5史亚杰.日本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2):29-31. 被引量:4
-
6史亚杰,王红菊.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经济动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3,19(4):65-6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7
-
1程水英.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看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88-90. 被引量:3
-
2冷余生,解飞厚.从增长轨迹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11. 被引量:6
-
3安乔治.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09(6):167-168.
-
4于颖.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高等教育及反思[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82-85. 被引量:1
-
5杨聚鹏,苏君阳.经济视阈中的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及经验借鉴[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78-84. 被引量:1
-
6陶鹏,杨秀芹.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动因分析——基于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2,13(1):5-7.
-
7姜曦.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人才“三位一体”职业教育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14(9):57-58. 被引量:6
-
8付八军.“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三重奏[J].现代大学教育,2019,0(1):8-14. 被引量:7
-
9张臻汉,张海英,张彦通.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15,31(4):26-32. 被引量:11
-
10张晋.日本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及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2018(7):38-40. 被引量:1
-
1李峻峰,李军.试析台湾高等教育对其经济的促进作用[J].价值工程,2010,29(16):177-177.
-
2杨帆.试论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2,23(3):68-70. 被引量:11
-
3曹党丽,黄建如.浅析战后菲律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J].大学教育科学,2007(4):94-97. 被引量:1
-
4职会亮.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3):13-16. 被引量:3
-
5张丰河.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文教资料,2009(26):169-170. 被引量:2
-
6谢怿.西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0):93-96. 被引量:2
-
7张勇刚,谭健,黄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144-146. 被引量:6
-
8刘朝霞.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广西为例[J].时代金融,2010,0(5X):99-101.
-
9丛军,李海波.俄罗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西伯利亚研究,2013,40(4):64-68. 被引量:3
-
10王彩萍.天津市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学园,2009(11):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