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早期《诗》学中敬的观念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
作者
孟庆楠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2,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诗》学
早期
先秦文献
情感因素
范畴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廖名春.
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J]
.孔子研究,2002(2):10-16.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廖名春.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J]
.中国哲学史,2002(1):9-19.
被引量:80
2
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一)-《子羔》篇"孔子诗论"部分》.《简帛研究》网站2002年1月4.
3
黄锡全.《楚简续貂》.《简帛研究》第3辑.77-82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4
周凤五.《论上博<孔子诗论>竹简留白问题》.2001年12月下旬,未刊稿.
共引文献
18
1
胡莺.
上博竹书《诗论》作者研究综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4):19-23.
2
冯时.
战国楚竹书《子羔·孔子诗论》研究[J]
.考古学报,2004(4):377-418.
被引量:11
3
黎平.
《孔子诗论》的“留白”之争[J]
.贵州文史丛刊,2003(1):25-26.
4
梁振杰.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研究综述[J]
.史学月刊,2006(4):110-119.
被引量:3
5
张毅,王园.
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文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
.文史哲,2007(6):5-19.
被引量:10
6
康少峰.
《诗论》“满写简”与“留白简”之争辨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45-48.
被引量:3
7
康少峰.
《诗论》竹简编联原则与文本复原[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22-26.
8
马银琴.
子夏居西河与三晋之地《诗》的传播[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5):50-59.
被引量:12
9
孟庆楠.
论早期儒家《诗》学中的情礼关系——以好色之情与礼为例[J]
.中国哲学史,2010(4):35-45.
被引量:3
10
廖名春.
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兼论子羔也可能传《诗》[J]
.齐鲁学刊,2002(2):94-99.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28
1
谭赤子.
从《客话本字》看客家话的古汉语遗迹[J]
.古汉语研究,1999(3):51-53.
被引量:4
2
于省吾.
释羌、笱、敬、美[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11(1):43-50.
被引量:38
3
桑良至.
中国古代的信息崇拜——惜字林、拾字僧与敦煌石窟[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3):81-86.
被引量:10
4
尉万传,周健.
论汉字文化崇拜[J]
.社会科学,2004(2):117-123.
被引量:5
5
王志平.
论子产对孔子思想的影响[J]
.甘肃社会科学,1991(1):60-63.
被引量:2
6
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M].杨品泉,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台北:古亭书屋,1975:94.
9
王见川,林万林.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1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
10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2.
引证文献
4
1
李孟舜.
台湾客家惜字民俗与汉字文化传承[J]
.中原文化研究,2015,3(5):79-84.
被引量:1
2
王颖.
“敬”德论[J]
.中州学刊,2017(9):101-105.
被引量:2
3
陈冀.
孔子对礼乐之原的追寻[J]
.国际儒学论丛,2020(1):48-69.
4
邹晓东.
早期儒家的宗教哲学运动:基于经典文本的考察[J]
.原道,2014(1):39-7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任晔.
先秦诸子百家“敬”观念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5):98-104.
2
赵新利.
“敬”论视野下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J]
.青年记者,2022(17):54-57.
被引量:8
3
张正田.
台湾客家崇正中原的外在原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6):56-63.
被引量:1
1
周晓露.
试论董仲舒的人性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20-222.
被引量:2
2
霍然.
这个苹果什么时候摘?[J]
.心理与健康,2010(6):39-39.
3
宇海金.
论情感因素在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作用[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59-62.
被引量:1
4
王博.
《诗》学与心性学的开展[J]
.中国社会科学,2013(2):130-140.
被引量:11
5
张红兵,刘静.
学业情绪及相关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1(14):289-289.
被引量:3
6
江槐.
品牌宗教[J]
.品质.品牌,2010(12):86-87.
7
师世芳.
关于美·审美·艺术美的思考[J]
.运城学院学报,1995,16(1):41-43.
8
吴龙辉.
说“老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9-13.
被引量:4
9
宇海金.
论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困境[J]
.山东社会科学,2012(5):149-152.
被引量:1
哲学研究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