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太行山片麻岩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放牧荒草坡地为对照,对太行山区片麻岩山地不同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在太行山片麻岩山地三种常见植被( 刺槐林、臭椿林和荆条灌丛) 中,以刺槐林植被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臭椿林植被。林下枯枝落叶层对于森林保持水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
马平安
郭全邦
李荣华
段会敏
机构地区
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
河北科技大学
出处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3期43-46,共4页
G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
基金
河北省科委研究项目
关键词
太行山
片麻岩山地
水土保持
植被
效益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211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16
参考文献
3
1
杨吉华,柳凯生,宫锐,于世春,韩绍康.
山丘地区森林保持水土效益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3):47-52.
被引量:27
2
李德生,刘文彬,许慕农.
石灰岩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2):57-62.
被引量:29
3
张万儒.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杨吉华,山东林业科技,1990年,4期
2
陈诗礼,水土保持学报,1990年,2期
3
周国逸,水土保持学报,1990年,2期
4
许慕农,资源与环境,1990年,2期
5
张万儒,土壤定位研究方法
6
李云森,森林水文学,1993年
7
李香兰,林业科学,1992年,2期
8
杨玉盛,中国水土保持,1992年,5期
共引文献
54
1
李德生,李桂林,刘文彬,杨洪强,许慕农,张基民.
窝铺山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及资源植物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1994,1(2):96-109.
被引量:5
2
拜得珍,纪中华,杨艳鲜,方海东,廖承飞.
银合欢冲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26-228.
被引量:21
3
李德生,张萍,张水龙,朱殿兴,鲁法典.
黄前库区森林地表径流水移动规律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78-81.
被引量:30
4
李德生,孙旭红,张萍,尹建道,鲁法典.
黄前库区森林植被截持降雨的能力[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5):71-73.
5
王晶,包维楷,丁德蓉.
九寨沟林下地表径流及其与地表和土壤状况的关系[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93-96.
被引量:11
6
李红云,杨吉华,鲍玉海,宗萍萍,于洪泰.
森林不同水文层次蓄水功能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175-177.
被引量:9
7
罗雷,何丙辉.
森林凋落物的水文生态效应浅议[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23(5):12-16.
被引量:13
8
刘洋,李春阳.
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5):89-93.
被引量:18
9
毛瑢,孟广涛,周跃.
植物根系对土壤侵蚀控制机理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41-243.
被引量:27
10
吕粉桃,韩泽,张伟华,周心澄.
青海大通县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抗冲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F12):85-90.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11
1
刘卫红.
四度同构 和谐共处——有感于云南哈尼梯田[J]
.科教文汇,2007(5):190-191.
被引量:4
2
高甲荣,肖斌,张东升,李迈和.
国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述评[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5):60-64.
被引量:87
3
周爽,崔玉柱,何晓红.
影响林冠截留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
.林业勘查设计,2004,33(3).
被引量:5
4
孙辉,唐亚,谢嘉穗.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114-117.
被引量:51
5
何长高.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3):99-102.
被引量:30
6
王经民,吴钦孝,韩冰,戴夏燕.
陕北黄土区土壤入渗模型的比较探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4):288-290.
被引量:24
7
刘玉,李林立,赵柯,王丽丽,饶懿.
岩溶山地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42-145.
被引量:64
8
刘霞,张光灿,李雪蕾,邢先双,赵玫.
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5.
被引量:145
9
张文辉,郭连金,徐学华,李登武,刘国彬.
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种群恢复及群落土壤水分养分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49-53.
被引量:11
10
杨玉盛,俞新妥,林先富.
杉木-山苍子-作物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3,29(2):97-103.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3
1
刘敬,刘澄静,角媛梅,刘志林,许汉华,张华,赵冬梅,吴常润,冯志娟,刘欢.
基于GIS的元阳梯田空间分布及其自然要素分异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2):337-343.
被引量:5
2
杨艳坡,张金柱,郭素萍,常伟强.
太行山片麻岩区村级景观特征对比分析[J]
.河北林果研究,2004,19(4):305-310.
3
李红云,李焕平,杨吉华,方继臣,胡吉刚.
4种灌木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抗侵蚀性能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3-16.
被引量:17
4
张光灿,周泽福,刘霞,张淑勇,陈建,韩炜,李延孝.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与生长动态[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1):1-6.
被引量:20
5
徐学华,张金柱,张慧,郭素萍,许玉娟.
太行山片麻岩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效益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2):133-136.
被引量:17
6
刘培娟,杨吉华,王兴翠,孙友,李建伟,孙金芬.
新泰土门林场4种林地土壤蓄水性能及渗透速率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1-33.
被引量:7
7
刘培娟,隋栋梁,孙金芬.
不同灌木林地土壤蓄水性能及渗透性能的研究[J]
.山东水利,2007(12):17-19.
被引量:2
8
郑敬刚,张有福,王云,董东平.
太行山中段植被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J]
.河南科学,2009,27(3):292-294.
被引量:13
9
杨本琴,余新晓,岳永杰,高志亮.
不同封育类型灌木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研究[J]
.北方园艺,2009(4):170-173.
被引量:4
10
陈致富,魏天兴,赵健,郑江坤,夏菁.
陕北风蚀水蚀交错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3):232-23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216
1
李金航,朱济友,Catherine Mhae B.Jandug,赵凯,徐程扬.
干旱胁迫环境中黄栌幼苗叶功能性状变异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2):68-78.
被引量:12
2
陈晓燕,田有亮,包志刚,何炎红,郭连生.
大青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的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30-34.
被引量:13
3
傅崇智.
电视为什么——观众及其注意力研究[J]
.声屏世界,2002(12):52-53.
4
李开权.
植被地上部分水文效应研究现状[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12-16.
5
陈斌,罗迎社,罗树凌,冯燕.
南方林下饲用植物压块机的研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5):132-135.
被引量:1
6
曹云,杨劼,宋炳煜,黄和平,杨明博,郑敏.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397-402.
被引量:70
7
齐清,李传荣,许景伟,王贵霞,王卫东,王月海.
沙质海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02-105.
被引量:19
8
刘延国,彭培好,陈文德,王玉宽,范建容.
基于GIS的长江上游植被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23-3325.
9
王建勤,刘建军.
吕梁山南段不同林地土壤持水力初探[J]
.山西林业科技,2006,35(3):18-19.
被引量:1
10
Zhou Baohua,Li Daqiu.
Analysis of the Capacity of Wellspring Conservation in Limestone Areas of Jinan[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6,4(2):47-54.
被引量:1
1
宋庆丰,杨新兵,王晓燕,毕可娇,鲁绍伟,张志杰.
不同肥料对花岗片麻岩山地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243-246.
被引量:4
2
刘洋,史薪钰,李保国,张玲,孙萌.
片麻岩山地整地前后土壤特性比较研究[J]
.北方园艺,2014(21):165-167.
3
史薪钰,赵娱,刘洋,齐国辉,张雪梅,李保国.
片麻岩山地几种草本植物生长特性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
.北方园艺,2016(14):70-74.
被引量:7
4
吴演楫,高淑琴.
浅论河北省片麻岩山地治理开发方略[J]
.河北农业生态,1991(3):32-34.
5
史薪钰,陈梦华,齐国辉,李保国,娄世杰,刘洋.
片麻岩山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养分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172-175.
被引量:6
6
李保国,张金柱,张丽娟,栾景仁,王金峰.
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山地生态工程的水分效应[J]
.生态农业研究,1995,3(3):41-46.
被引量:3
7
郝建明.
水土保持措施与水资源保护浅议[J]
.山西水利,2002,18(5):38-39.
8
宋海萍,田利颖.
片麻岩山地不同水土保持工程效应研究[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0,5(4):306-310.
9
于爽,于宗周.
河北太行山区片麻岩山地生态经济工程技术体系研究[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5(1):24-27.
10
邹序安,龙正权.
博落回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价值[J]
.福建林业科技,2009,36(3):244-247.
被引量:19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