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实质上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判断对象、判断方式和判断基准。判断对象应当是行为人对阻碍犯罪的外在事由的表象,而非外在障碍本身。判断方式应当摒弃规范主义的观察方式,而采用心理主义的观察方式。判断的基准应当摒弃行为人基准,而采用一般人基准。
作者
王海涛
机构地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共7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中止自动性
判断对象
判断方式
判断基准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李立众.
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J]
.法学研究,2008,30(4):126-143.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袁彬,李旭.
中止犯处罚若干问题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8-40.
被引量:4
2
魏东,李运才.
中止犯的处罚根据检讨[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3):34-38.
被引量:10
3
梁晟源,周伟良.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64-69.
被引量:3
4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5
[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Ⅱ》[M].东京:有斐阁,1975年版.第216页.
6
[德]耶赛克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页.
7
内藤谦.《刑法讲义总论(下)Ⅱ》,有斐阁2002年版,第1433页
8
高铭暄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222页.
9
[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第4版,第425页.
10
[日]山口厚.《刑法总论》,有斐阁2007年第2版,第194-195页,第246页以下.
共引文献
29
1
娄永涛.
中止行为在犯罪构成之地位探讨[J]
.中国商界,2010(11):335-335.
2
刘雪梅.
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论[J]
.求索,2009(7):146-148.
3
李煜.
犯罪中止任意性的判断[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8):22-29.
被引量:3
4
王昭武.
论中止犯的性质及其对成立要件的制约[J]
.清华法学,2013,7(5):71-85.
被引量:17
5
胡莎.
法益批判论——以犯罪未完成形态基本理论为突破口[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10):3-8.
被引量:1
6
谷永超.
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6):124-126.
7
庄劲.
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J]
.政法论坛,2015,33(4):60-74.
被引量:14
8
李立众.
刑法解释的应有观念[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5):3-20.
被引量:22
9
张明楷.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中外法学,2015,27(5):1306-1323.
被引量:21
10
荣晓红.
论未完成罪刑事政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30(5):18-26.
同被引文献
68
1
黎宏.
论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建构[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38(3):18-32.
被引量:6
2
刘明祥.
再论我国刑法采取的犯罪参与体系[J]
.法学评论,2021,39(4):83-97.
被引量:20
3
史立梅.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出罪路径探究[J]
.法学杂志,2023,44(4):92-104.
被引量:19
4
徐汉明,丰叶.
论习近平刑事法治理论之价值意涵及实践伟力——兼论新时代“第三时段”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J]
.法学杂志,2023,44(4):1-19.
被引量:4
5
何秉松,庞冬梅.
法国犯罪二元论体系的结构性分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5.
被引量:2
6
大谷实,王昭武.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J]
.法学评论,2002,20(6):113-119.
被引量:51
7
李秀清.
新中国刑事立法移植苏联模式考[J]
.法学评论,2002,20(6):120-126.
被引量:18
8
袁彬.
中止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10-15.
被引量:9
9
张莹.
浅析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J]
.法制与社会,2008(9):63-64.
被引量:2
10
陈兴良.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
.法学研究,2006,28(2):70-86.
被引量:169
引证文献
9
1
李煜.
犯罪中止任意性的判断[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8):22-29.
被引量:3
2
周朋飞.
可重复实施侵害的犯罪中止探讨——以李官容抢劫、故意杀人案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5,0(4):178-179.
3
何铤.
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问题[J]
.才智,2012,0(16):9-9.
4
周宏毅.
论如何准确把握犯罪中止的“自动性”问题[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42-43.
5
白竹.
犯罪中止自动性案例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19,28(7):21-23.
6
李一帆.
论犯罪中止之“自动性”[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5):76-79.
7
李卫红,龚宇.
规范义务论下中止犯的自动性[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1,33(6):51-66.
8
彭文华.
犯罪论的规范基础及其本土化[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4,61(1):60-75.
9
陈文涛.
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理论[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6(1):105-12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惠敏.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判断[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8(4):60-68.
2
纪鑫超.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之间——意志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探讨与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0(5):44-45.
3
丁涛.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结合说的倡导[J]
.南方论刊,2023(11):72-75.
被引量:1
1
谭语.
小议犯罪中止“自动性”证明责任的分配[J]
.商情,2013(45):290-290.
2
张子高.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2):281-282.
被引量:1
3
梁林玲,王德政.
“男子偷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罪”一案定性之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1):78-78.
4
刘雪梅.
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J]
.求索,2010(12):160-161.
被引量:2
5
赵建建,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及其交互性[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3-5.
6
王征国.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4):118-123.
被引量:4
7
詹宏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三大基本问题的解答[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2):29-33.
被引量:1
8
王伟光.
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8):5-9.
被引量:9
9
黄丹丹.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认定标准[J]
.学理论,2010(7):95-97.
被引量:1
10
张建华.
试析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J]
.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1):35-37.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