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贵州在我国糯稻栽培圈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贵州属于我国历史上的"糯稻栽培圏",其糯稻生产和种质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贵州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糯稻栽培圈的核心区,且以糯禾为特色。糯禾是贵州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是境内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作者
严奇岩
机构地区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635-7636,7652,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XJC770001)
关键词
贵州
糯稻栽培圈
糯禾
文化瑰宝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13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6
1
王平,叶慧丽,姚琳,何忠全,黄云,毛建辉,卢代华.
杂糯间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变化及交互侵染作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395-399.
被引量:4
2
杨黎,周定生,郑桂云,杨华,舒娜.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禾[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23-26.
被引量:36
3
王炳庭 冉光仑.贵州地理与贵州民生.播风,1948,(2):30-30.
4
赵腾芳.黑糯稻品种资源的考察.云南农业科技,1985,(1):29-31.
5
梁庭望.
水稻人工栽培的发明与稻作文化[J]
.广西民族研究,2004(4):58-63.
被引量:13
6
李增高.
我国历史上的糯稻[J]
.农业考古,2008(1):41-53.
被引量:17
7
曹永生,张贤珍,白建军,龚高法.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J]
.地理学报,1997,52(1):10-17.
被引量:12
8
严奇岩.
黔东南地区“糯禾改籼稻”的历史考察[J]
.古今农业,2008(3):27-34.
被引量:13
9
贵州省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黔东南人口的现状与未来[M].成都:巴蜀书社,2004:87.
10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宋小禄,许济川.
中国的特种稻米[J]
.南京农专学报,1999,15(3):30-35.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00
1
阮仁超,陈惠查,张再兴,杨玉顺,金桃叶,游俊梅,朱玉琴.
贵州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
.云南植物研究,2000,22(S1):134-138.
被引量:16
2
黄盛璋.
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及其在历史地理研究上的价值[J]
.文物,1974(6):66-77.
被引量:49
3
陈国生.
清代贵州农作物的地域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9(1):227-242.
被引量:8
4
诸葛根樟,JM Bonman.
水稻品种混栽和单一栽培与稻瘟病的分布[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1):11-16.
被引量:8
5
杨伟兵.
由糯到籼:对黔东南粮食作物种植与民族生境适应问题的历史考察[J]
.中国农史,2004,23(4):88-96.
被引量:24
6
戴陆园,陈勇.
云南稻种资源的利用[J]
.作物品种资源,1993(1):10-12.
被引量:4
7
王献薄.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J]
.自然资源,1994(4):1-6.
被引量:28
8
王根来,蒋国龙,蒋荷,汤陵华,吴竞仑.
江苏特种稻品种资源简评[J]
.作物品种资源,1994(1):7-9.
被引量:7
9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金桃叶,张再兴,杨玉顺.
贵州地方稻种遗传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59-63.
被引量:10
10
曹永生,张贤珍,白建军,龚高法.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J]
.地理学报,1997,52(1):10-17.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3
1
敖靖,苏梓睿.
糯稻与都柳江流域苗、侗民族生产生活的关系——以《黎平府志》的记述为例[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22(1):147-154.
2
蔡秋华,黄洪河,郑九如.
我国稻米需求的发展趋势[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2):42-44.
被引量:4
3
谢黎虹,罗玉坤,陈能.
红米和黑米的营养功效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2005,13(1):53-54.
被引量:18
4
杨期和,杨和生,陈丽青,尹小娟.
梅州客家人植物崇拜的调查研究——以五华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1091-21097.
被引量:7
5
张文华,袁玮,蒋天智,王绍云,徐明亮.
银鱼鱼酱酸制作及品质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720-20721.
被引量:7
6
沈圣泉,王彩霞,叶红霞,陈文岳,吴殿星,舒庆尧.
γ射线诱发水稻粒色突变体的研究[J]
.核农学报,2006,20(5):358-360.
被引量:13
7
廖金花,朱建清,胡建平,刘忠.
籼型红米对不育系的恢复特点[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95-1197.
被引量:2
8
张羽,冯志峰,吴升华,徐志敏,张成兵.
陕西汉中地区水稻主要种质资源的调查及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59-161.
被引量:2
9
全国明,章家恩,杨军,陈瑞,许荣宝.
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8,28(7):3475-3483.
被引量:58
10
陶诗顺,罗小蓉.
杂糯间栽模式下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效应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3(3):90-9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3
1
陈越,陈玲,张敦宇,肖素勤,殷富有,王玲仙,王波,钟巧芳,付坚,程在全.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1):1778-1789.
被引量:23
2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金桃叶,张再兴,杨玉顺,朱玉琴.
贵州优异稻种遗传资源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S1):11-17.
被引量:7
3
郑维宽.
清代玉米和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新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114-121.
被引量:9
4
陈树平.
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980(3):187-204.
被引量:44
5
何炳棣.
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二)[J]
.世界农业,1979(5):21-31.
被引量:30
6
王家琦.
略谈甘藷和《甘薯录》[J]
.文物,1961(3):27-29.
被引量:6
7
夏鼐.
略谈番薯和薯蓣[J]
.文物,1961(8):58-59.
被引量:11
8
吴德铎.
关于甘薯和《金薯传习录》[J]
.文物,1961(8):60-61.
被引量:6
9
吴元丰.
清代伊犁回屯[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3(3):78-91.
被引量:11
10
王希隆.
清代伊犁回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2(2):35-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严奇岩.
内地化与清水江流域的“糯改籼”[J]
.中国农史,2014,33(1):38-44.
被引量:5
2
李德政.
清代伊犁回屯的户籍租税制度与基层组织[J]
.中国农史,2014,33(1):85-92.
被引量:1
3
宋泽,何学佳,杨翠,张建冲,余显权,周丽洁.
贵州地方糯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研究,2021,35(1):66-71.
被引量:9
4
权春燕.
地方志所见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番薯名称、属类及种植与贡献[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33(3):45-5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李景寿.
明清时期移民与贵州水稻种植的推广[J]
.中国农史,2014,33(5):50-55.
被引量:3
2
祁美琴,强光美.
2014年清史研究综述[J]
.清史研究,2015(4):124-143.
被引量:1
3
王健.
食味与历史:贵州东南的糯稻、族群与国家[J]
.青海民族研究,2020,31(2):81-90.
被引量:7
4
李曼,史晓蕾,邸锐,刘志芳,孟庆民,付才,杨春燕,王冬梅,张孟臣,张洁,闫龙.
大豆长片段插入/缺失标记的开发与应用[J]
.华北农学报,2022,37(1):18-26.
5
张建冲,杨翠,杨世丽,余显权,周丽洁.
贵州地方水稻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22,20(11):3664-3676.
被引量:7
6
张佳琦,郭宗珊,刘长华,李荣田.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9.
被引量:2
7
何学佳,张建冲,杨翠,余显权,宋泽,周丽洁.
贵州地方糯稻资源稻米品质特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种子,2022,41(9):68-73.
被引量:1
8
李鹏飞.
论信仰文化对清水江下游乡村公益事业的推动——以碑刻资料为中心[J]
.宗教学研究,2022(3):267-273.
9
张希瑞,王敬国,王立楠.
104份黑龙江省水稻资源株型性状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21):47-54.
被引量:3
10
慕平,柴继宽,苏玮娟,章海龙,赵桂琴.
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及遗传参数分析[J]
.草业学报,2024,33(4):73-86.
1
徐长水.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糯稻第一市[J]
.农村工作通讯,2012(23):38-39.
被引量:1
2
孙统庆,李杰,杨洪建,邓建平.
江苏省糯稻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3-16.
被引量:24
3
邹晓抒.
贵州黔东南地区农民组织化问题初探[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1):278-278.
4
陈永昊.
丝路浙江风[J]
.文化交流,2014(4):24-28.
5
何金旺,吴清德,潘启秀,杨月策,龙旭,石朝和.
“三江大糯”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J]
.广西农学报,2007,22(5):84-87.
被引量:5
6
杨黎,周定生,郑桂云,杨华,舒娜.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禾[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23-26.
被引量:36
7
尚巾,何红卫,乐明凯.
应城糯稻“脱颖”荆楚粮仓[J]
.农产品市场,2013(6):12-14.
8
赵学庆.
关于叙永县马岭镇糯稻发展的调查研究[J]
.四川物价,2006(5):40-41.
9
黄宗治.
绍兴黄酒小镇:糯稻开耕[J]
.农产品市场,2016,0(31):8-8.
10
周星.
国内糯米市场价格将上涨[J]
.农村百事通,2002,0(2):9-9.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