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脆弱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大系统,因而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来对其进行研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并且计算方法也简单易行。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
作者
冯利华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金华市
出处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9年第2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指标
脆弱度
模糊综合评判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Q143 [生物学—生态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05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437
参考文献
1
1
张振良.应用模糊数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5.54-58.
共引文献
4
1
冯利华.
资源丰度的模糊综合评判[J]
.经济地理,1999,19(4):9-11.
被引量:9
2
冯利华,吴樟荣.
区域易损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63-66.
被引量:30
3
吴樟荣.
地区综合实力的模糊综合评判[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1):47-50.
被引量:2
4
谢花林,刘黎明,徐为.
乡村景观美感评价研究[J]
.经济地理,2003,23(3):423-426.
被引量:42
同被引文献
305
1
瓦哈甫.哈力克,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海米提.依米提,熊黑刚.
新疆于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1-6.
被引量:27
2
王进.
聚类分析中的距离与变量选择[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z1).
被引量:4
3
赵雪雁,巴建军.
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81-84.
被引量:10
4
吕东升,陶新安,陈志勇,王宇华,王耀辉,胡颖,郭继远.
江南明珠展新姿——黄石市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报告[J]
.政策,2011(4):11-20.
被引量:7
5
张鑫,杜朝阳,蔡焕杰.
黄河中游区佳芦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155-158.
被引量:12
6
刘华文,姚炳学.
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7):903-905.
被引量:28
7
郎珍军,徐建军.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3):112-113.
被引量:1
8
张祚,李江风,黄琳,胡鹏,刘艳中.
基于AHP对生态脆弱性的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湖南临湘市为例[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0(2):13-17.
被引量:7
9
胡宝清,金姝兰,曹少英,蒋树芳.
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03-107.
被引量:57
10
苏维词.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3):64-69.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26
1
尚志海,王兴水.
煤矿区居民环境—健康脆弱性及其评价[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2):48-51.
2
尚志海.
煤矿矿区居民的环境—健康脆弱性初探[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5):83-85.
被引量:3
3
尚志海,曾兰华,林培松.
水土流失地区灾害脆弱性评价——以五华县为例[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52-54.
4
廖富强,刘影,叶慕亚,郑林.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压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133-137.
被引量:33
5
周嘉慧,黄晓霞.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评述[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1):55-59.
被引量:57
6
何云玲.
GIS支持下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概况[J]
.农业与技术,2008,28(3):65-68.
被引量:4
7
蔡海生,张学玲,周丙娟.
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2009(2):18-22.
被引量:19
8
蔡海生,刘木生,李凤英,林联盛.
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149-155.
被引量:21
9
陈菁,廖克.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2):169-176.
被引量:9
10
艾合买提.吾买尔,海米提.依米提,赛迪古丽.哈西木,王庆风.
于田绿洲脆弱生态环境成因及生态脆弱性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5):74-7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37
1
刘惠敏,郑中团,耿鹏.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22,36(3):315-323.
被引量:2
2
努尔比耶·奥布力艾散,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布买日也木·买买提,孜比布拉·司马义,阿里木江·卡斯木.
基于遥感和GIS的和田市近28a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22,34(6):1-13.
被引量:1
3
黄宇萍.
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J]
.经济地理,2007,27(6):1003-1006.
被引量:13
4
葛怡,史培军,刘婧,叶涛.
中国水灾社会脆弱性评估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以长沙地区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54-58.
被引量:50
5
沈金瑞.
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2):49-54.
被引量:6
6
Ge, Yi, Liu, Jing, Li, Fengying, Shi, Peijun.
Quantifying social vulnerability for flood disasters of insurance company[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24(S1):147-150.
被引量:1
7
蔡海生,刘木生,陈美球,林联盛.
基于GIS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90-196.
被引量:17
8
李壮壮,彭国富.
我国各地区农业综合发展的评价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1(3):54-56.
被引量:5
9
崔东文,郭荣.
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以云南省西畴县为例[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3):124-130.
被引量:4
10
马真臻,王忠静,顾艳玲,夏婷.
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甘肃西湖、苏干湖自然保护区为例[J]
.中国沙漠,2015,35(1):253-259.
被引量:30
1
刘玒玒,汪妮,解建仓,朱记伟.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渭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45(1):73-77.
被引量:14
2
赵珂,饶懿,王丽丽,刘玉.
西南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以云南、贵州为例[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15(2):38-42.
被引量:50
3
于国强,杜保佳,刘吉平.
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J]
.湿地科学,2016,14(3):439-445.
被引量:7
4
宋亚军,赵天忠,孔庆云.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生态脆弱性评价[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2):59-62.
被引量:2
5
贾天会,李树彬.
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4):51-54.
被引量:3
6
雷维运,张玉龙.
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探索[J]
.环境科学导刊,2008,27(2):76-79.
被引量:8
7
王瑞君,王仁德,高士平,蒋红军.
基于GIS的河北省土地沙化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异[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395-398.
被引量:3
8
彭正强,黄光斗,刘弘.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预测传入昆虫的生存适应性[J]
.热带作物研究,1991(3):44-50.
9
程宝良,高丽.
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2):198-202.
被引量:23
10
崔力丹,李林芝.
浅谈邛海流域生态问题与生态修复[J]
.技术与市场,2014,21(4):226-227.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