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和谐视野下的农地制度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前,一些学者对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和谐的关系存在误解,错误地主张以土地私有化来化解土地纠纷。征地纠纷及其上访针对的主要是城郊农村的土地,牵涉的主要是土地的级差收益,不能作为中国农地制度的经验基础。在户均不足十亩、分为十多块的农地上,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合作提供公共品,土地私有化会使合作格局崩盘。农用地纠纷及其上访多发,这与取消农业税、农产品市场变动、土地制度预期等多因素有关,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无关。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中国农村现实,它赋予村庄集体的治权,能够保证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纠纷的顺利解决,可以真正保障农村社会和谐。
作者 陈柏峰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85-91,共7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农地制度变迁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研究"(批准号09YJCZH1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10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赵凌.“农民维权重心重大变化:从税费争议到土地纠纷”,《南方周末》2004年9月2日.
  • 2于建嵘.“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中国改革报》2004年8月30日.
  • 3于建蝾.“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中国改革报》2004年8月30日.
  • 4陈柏峰.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J].人文杂志,2009(5):150-156. 被引量:12
  • 5陈志武.“界定土地产权,不能再回避”,《南方都市报》2009年2月15日..
  • 6陈锡文.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5):13-19. 被引量:63
  • 7陈志武:“农地私有化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http://chenzhiwu.blog.sohu.com/101877986.html,2010年5月30日最后访问.
  • 8李昌平.“土地改革不能以越南为鉴”,《社会科学报》2008年12月4日.
  • 9胡芳.“美国农场的发展现状”,http://finance.sina.com.cn/j/20060221/17532360877.shtml,2010年5月30日最后访问.
  • 10陈柏峰.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J].中外法学,2008,20(2):295-308. 被引量:47

共引文献349

同被引文献47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