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犯罪的价值及其刑事政策意义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由此决定犯罪具有破坏作用,这也是犯罪的主要负效应所在。换言之,犯罪是无价值的。除此之外,犯罪也有特定的、积极的作用。犯罪作为一种“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犯罪的积极功能尽管是一种次要的功能,但也应该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
许发民
于志刚
机构地区
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7-92,共6页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关键词
犯罪
恶动力
价值
刑事政策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1
1
张光芒,张立杰.
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4):23-26.
被引量:10
2
刘广三.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J]
.法学研究,1998,20(2):83-90.
被引量:26
3
皮艺军.
再论犯罪市场(上)——犯罪现象的市场机制评说[J]
.政法论坛,1998,16(3):24-30.
被引量:11
4
姚建宗.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2):1-12.
被引量:216
5
王松江.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兼评新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定[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3):43-46.
被引量:4
6
孙笑侠.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1):1-8.
被引量:57
7
李双元,蒋新苗,沈红宇.
法律理念的内涵与功能初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4):51-56.
被引量:25
8
王牧.
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上的一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3):58-62.
被引量:10
9
陈兴良.
犯罪价值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1(6):17-31.
被引量:5
10
皮艺军.
论犯罪学研究中的“价值无涉原则”[J]
.政法论坛,1993,11(3):30-3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6
1
刘广三,单天水.
犯罪是一种评价——犯罪观的主体角度解读[J]
.北大法律评论,2005,6(1):436-459.
被引量:2
2
苏彩霞.
刑法国际化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理念更新[J]
.中国法学,2005(2):142-151.
被引量:34
3
于志刚.
关于“犯罪助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论的批判——“犯罪有益论”和“相对主义犯罪观”质疑[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64-75.
被引量:2
4
章惠萍.
论经济犯罪的存在价值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J]
.民族论坛,2008(1):40-42.
被引量:1
5
于志刚.
“黑客”行为价值的辩证分析与“黑客”有益论者商榷[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7):47-49.
被引量:1
6
李正新.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根据思考[J]
.政法论坛,2017,35(1):61-7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刘艳红.
犯罪圈均衡化与刑罚轻缓化:轻罪时代我国刑事立法发展方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1):17-31.
被引量:41
2
李艳玲.
论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刑法学课程为例[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4):130-148.
被引量:1
3
殷仁胜.
人权视野下我国沉默权制度的构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S1):66-67.
4
赵秉志,周国良.
更新刑法观念 深化理论研究——2005年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06(01S):48-52.
5
熊永明.
犯罪圈的界定及其关系处理[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5):32-38.
被引量:7
6
于志刚.
“犯罪有益论”之“功能观”批判[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55-64.
被引量:3
7
于志刚.
关于“犯罪促进生产力”论的反驳——对于“犯罪有益论”和“相对主义犯罪观”的批判[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143-154.
8
于志刚.
关于“犯罪助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论的批判——“犯罪有益论”和“相对主义犯罪观”质疑[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64-75.
被引量:2
9
李艳玲.
论“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J]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1):142-144.
10
王永兴.
综述历次刑法修正:内容、特点和原因——兼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法修正案》[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5):83-89.
被引量:7
1
胡江.
毒品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宽严相济[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2):75-79.
被引量:3
2
毛寿龙.
“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及其政策意义”研讨会召开[J]
.中国行政管理,2004(12):83-83.
3
武诗敏.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S1):63-64.
被引量:1
4
于陶.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助力青年创新创业[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9):70-71.
被引量:5
5
董邦俊,王振.
保安处分之合理性思辨[J]
.理论月刊,2008(1):110-112.
6
覃慧媛.
浅析赦免制度存置之根据[J]
.法制与经济,2009(7):64-66.
7
谢保杰.
大学生“村官”:彰显新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意义[J]
.北京观察,2006(4):7-12.
被引量:6
8
郑褚.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J]
.今日中国论坛,2013(4):38-40.
9
徐俊驰.
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意义:兼论恢复性司法进路的局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3):32-37.
被引量:17
10
黄波,王飏.
浅析中国和平崛起[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6):48-4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