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雪域高原牦牛奶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追溯了牦牛这种珍稀物种的起源,阐述了中国牦牛的品种、类群和产奶性能、品质,以及它们的生产性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产奶的季节动态变化,为保护和建设好神奇、纯净的雪域高原草地和牦牛奶产业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拓宽了空间。
作者
李学荣
孟海波
张丽霞
王天斌
孟宪政
机构地区
甘肃省农业执法总队
甘肃省奶业协会
酒泉市肃州区畜牧中心
出处
《中国奶牛》
2011年第9期6-7,共2页
China Dairy Cattle
关键词
牦牛
奶业
开发
研究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42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20
参考文献
9
1
梁春年 阎萍 郭宪.牦牛的特性及利用现状[J].中国畜牧杂志,2009,:345-345.
2
王栋,杨波,朱化彬,郝海生,易建红,高福才,罗应荣.
牦牛Y染色体PCR扩增产物的克隆和测序[J]
.中国奶牛,2007(S1):101-103.
被引量:2
3
张新慧,达瓦洛桑,阿秀兰,李金龙,侯振中.
应用诱导发情技术提高牦牛繁殖率的研究[J]
.中国奶牛,2010(4):26-28.
被引量:4
4
孟宪政,沈启云,赵桂荣,孟海波,彭正芳.
甘肃奶业六十年创业轨迹与发展思路[J]
.中国奶牛,2009(S1):66-68.
被引量:2
5
吴成顺.
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提高家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效果的观测[J]
.中国奶牛,2006(3):25-26.
被引量:3
6
赵明轩.
甘肃牦牛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
.中国奶牛,2008(10):62-63.
被引量:1
7
张玲勤.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青海牦牛业发展[J]
.中国奶牛,2003(3):10-12.
被引量:12
8
贲正坤.艰巨的工程可喜的起步-改造中国牦牛业的现状和未来.中国奶牛,1988,(4).
9
王福兆.
谈我国牛种与奶业开发[J]
.中国奶牛,1991,0(5):5-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Chih-Hao Chang,Lukas Chrostowski,Connie J. Chang-Hasnain.
Improvement of Injection-Locked VCSELs for Analog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J]
.光学学报,2003,23(S1):369-370.
被引量:1
2
朱明光.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J]甘肃农业,1997(04).
3
孟宪政,沈启云,赵桂荣,孟海波,彭正芳.
改革开放三十年甘肃奶业回顾和发展展望[J]
.中国乳业,2008,0(9):28-3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8
1
朱喜艳.
浅析青海省牦牛肉深加工开发前景[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40(3):47-48.
被引量:1
2
陈晓德,李鸿康,汪晓春,徐庆林.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牦牛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1):25-26.
被引量:3
3
李学荣,孟海波,张丽霞,王天斌,孟宪政.
雪域高原牦牛奶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42-43.
被引量:7
4
刘梅花.
青海省发展牦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养殖与饲料,2012,11(3):71-72.
被引量:1
5
张改红.
创新机制促进孟津县奶业产业化发展[J]
.中国奶牛,2012(14):44-45.
被引量:1
6
汪忠,吐尔逊.司马义,早尔克,米代,陈建明,阿迪力.
新疆巴州半野血牦牛犊牛的驯化饲养技术研究[J]
.草食家畜,2014(5):36-39.
被引量:4
7
李万栋,郝力壮,刘书杰,柴沙驼,张晓卫,牛建章.
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15,36(17):42-46.
被引量:23
8
才扎西.
提升犊牦牛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5):93-94.
9
陈学礼,和嘉华,邹淑昆,都吉,和云凤.
中甸牦牛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初探[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8):192-193.
10
刘永梅.
热处理对牦牛肌肉纤维的影响[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8,48(4):34-36.
同被引文献
242
1
刘沁荣,韦睿斌,张志强,陈胜利,王一硕,张振凌.
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184-188.
被引量:7
2
韩玉民,栗志.
非线性化学研究进展[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3):17-20.
被引量:1
3
韩东海,鲁超,刘毅.
纯牛奶、还原奶、掺假奶、牛奶新鲜度的近红外检测[J]
.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6(4):39-41.
被引量:32
4
董全民,李青云.
世界牦牛的分布及生产现状[J]
.青海草业,2003,12(4):32-35.
被引量:12
5
苏振声,孙永芳,付娟娟,褚希彤,许岳飞,呼天明.
不同放牧强度下西藏高山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的变化[J]
.草业科学,2015,32(3):322-328.
被引量:19
6
阴倩怡,高婷婷,刘鸿芳,魏椿萱,王虎成.
草地产草量快速调查技术[J]
.草业科学,2015,32(3):464-469.
被引量:6
7
阎萍,潘和平.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J]
.中国乳业,2004(7):10-12.
被引量:34
8
薛白,赵新全,张耀生.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动态研究[J]
.家畜生态,2004,25(4):21-25.
被引量:36
9
赵素君,钟金城.
分子育种及其在牦牛育种中的应用[J]
.四川草原,2005(2):31-34.
被引量:4
10
马克平,王恩明.
生物多样性监测研讨班在美国举办[J]
.生物多样性,1994,2(3):162-168.
被引量:595
引证文献
16
1
吴春生,李键,骞宇,索化夷.
牦牛乳及牦牛酸乳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2,35(3):43-46.
被引量:37
2
周松文,方江平.
纯牦牛乳工艺的优化[J]
.食品工业,2013,34(9):43-45.
被引量:2
3
周让,陶新,徐家玉,王秀英,吕晓华.
婴儿配方牦牛奶粉的安全性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14,42(9):7-10.
被引量:1
4
青山,李宗文,曹效海,薛珍珠,王树林.
牦牛奶软质鲜奶酪生产技术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14,42(9):55-58.
被引量:8
5
陆东林,李景芳,叶东东,徐敏.
试论新疆牦牛乳的开发和利用[J]
.新疆畜牧业,2015,30(4):4-6.
被引量:4
6
李景芳,叶东东,陆东林,徐敏.
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J]
.新疆畜牧业,2015,30(4):39-41.
被引量:12
7
仝国辉,胡馨瑜,高珊,郑珊,张维.
牦牛奶冻干粉对小鼠耐缺氧及抗疲劳功能的研究[J]
.毒理学杂志,2015,29(3):197-200.
被引量:5
8
石福于,王毅,付晓悦,侯明杰,王虎成.
不同放牧强度下祁连山东段草地生态系统氮磷计量特征[J]
.家畜生态学报,2017,38(3):61-66.
被引量:4
9
黄世群,罗玲,周虹,赵珊,毛建霏,刘炜,白胜.
红原牦牛奶与荷斯坦牛奶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8):1249-1252.
被引量:9
10
黄世群,罗玲,毛建霏,周虹,赵珊,白胜.
红原牦牛奶与常乳营养价值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0):1617-161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0
1
雷善钰,江华明,李艳,梁锦鹏,张小平,赵珂,向泉桔,辜运富.
川西高原传统发酵牦牛乳奶酪中乳酸菌多样性及优良乳酸菌的筛选[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1):27-34.
2
刘冬,黄玉军,赵海晴,顾瑞霞.
牦牛乳蛋白质组成及特性[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3,36(3):20-23.
被引量:17
3
周松文,方江平.
纯牦牛乳工艺的优化[J]
.食品工业,2013,34(9):43-45.
被引量:2
4
路畅,文勇立,傅昌秀,李善蓉,杨建梅,李强,王永,侯定超,泽让东科,艾鹥.
金川多肋牦牛乳成分的ICP-OES、GS-MS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2):168-172.
被引量:5
5
王远微,张诚民,索化夷,岳华,李键,汤承.
川西北牧区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发酵毕赤酵母菌的分离鉴定[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2):184-187.
被引量:5
6
刘益丽,江明锋,江伟华,林忠荔,蔡自建,张林,朱小翌,任洪辉,李建波.
麦洼牦牛全泌乳期乳中矿物质元素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6):112-116.
被引量:15
7
魏超,毛建霏,代晓航,郭灵安.
西藏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乳酒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3):576-582.
被引量:1
8
王婷婷,郭子玮,冯清妍,王欣璐,田茜,毛学英.
热处理对牦牛乳蛋白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乳品工业,2014,42(9):4-6.
被引量:2
9
靳义超,闫忠心,李升升,吴海玥.
喷雾干燥牦牛奶粉工艺优化[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6):16-17.
被引量:6
10
李亚茹,郝力壮,刘书杰,柴沙驼,冯宇哲,崔占鸿,王迅,孙璐,张晓卫,牛建章.
牦牛乳与其他哺乳动物乳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2):379-383.
被引量:32
1
苏明会.
饲料中适量添加小苏打对牦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8):41-42.
被引量:2
2
李学荣,孟海波,张丽霞,王天斌,孟宪政.
雪域高原牦牛奶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42-43.
被引量:7
3
陆仲璘.
中国牦牛类型[J]
.中国草食动物,2005(z2):249-250.
4
中国牦牛生长激素基因测序与多态性的研究成果[J]
.生物技术通报,2004,20(5):57-57.
5
王敏强,李萍莉.
遗传标记在中国牦牛类型划分中的应用[J]
.中国畜牧杂志,1998,34(6):54-55.
6
吴京安.
牦牛奶展现发展潜力[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08(12):52-52.
7
王秀英.
破解高原之宝西藏牦牛奶“超强免疫力”密码[J]
.西南航空,2012(1):36-37.
8
钟金城.
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4):428-431.
被引量:2
9
钟金城.
中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J]
.草与畜杂志,1997(2):1-3.
被引量:3
10
蔡欣,陈宏,雷初朝,胡沈荣,苏利红.
中国3个牛种cyt b基因多态性及其系统发育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43-46.
被引量:13
中国奶牛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