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要介绍铬( Ⅵ)
出处
《大学化学》
CAS
1999年第5期41-44,共4页
University Chemistry
参考文献11
1 张贵生,石启增,陈密峰,蔡昆.氯铬酸甲铵/硅胶载体氧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氧化研究[J] .有机化学,1997,17(5):450-453. 被引量:12
2 刘良先 蔡kun.-[J].化学通报,1992,(4):16-16.
3 丁清杰 蔡kun.-[J].有机化学,1988,8:47-47.
4 张贵生 李伟 等.-[J].化学通报,1992,(4):34-34.
5 张贵生 丁清杰 等.-[J].化学试剂,1994,16:55-55.
6 张贵生 李伟 等.-[J].有机化学,1992,12:381-381.
7 陈密峰 蔡kun.-[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54-54.
8 陈密峰 蔡kun.-[J].化学试剂,1992,14:121-121.
9 刘良先 陈密峰 等.-[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809-809.
10 刘良先 陈密峰 等.-[J].有机化学,1995,15:595-595.
二级参考文献7
1 张贵生,有机化学,1992年,12卷,381页
2 Lou J D,Synth Commun,1989年,19卷,1841页
3 Lou J D,Synth Commun,1987年,17卷,1717页
4 Cheng Y S,Synthesis,1980年,223页
5 丁清杰,蔡崑.选择性氧化的研究——盐酸三甲胺三氧化铬的制备及应用[J]有机化学,1988(05).
6 王央贡,陈家威,杨细香.铬酸/硅胶受载试剂的制备及醇氧化的研究[J]化学试剂,1985(03).
7 T. Brunelet,G. Gelbard,A. Guyot. Oxidation of alcohols with chromium complexes supported on polyvinyl-pyridine resins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n on its performances[J] 1981,Polymer Bulletin(3-4):145~149
共引文献11
1 刘琼,沈江,沈伟,徐华龙.复合结晶银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3):344-347. 被引量:1
2 沈江,杜俊明,黄静静,杨新艳,沈伟,徐华龙,范康年.Ag/ZrO_2催化剂上的1,2-丙二醇选择性气相氧化反应[J] .化学学报,2007,65(5):403-408. 被引量:4
3 柏一慧.氯铬酸吡啶/硅胶载体氧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氧化研究[J] .浙江化工,2007,38(4):1-2. 被引量:10
4 蔡东亚,牛永生,张贵生,郭宝生.氯铬酸甲铵/硅胶对苯偶姻的氧化研究[J] .化学试剂,2000,22(4):228-229. 被引量:6
5 尹学琼,魏贤勇,宗志敏,林强.氯铬酸甲胺/硅胶氧化1-萘甲醇制备1-萘甲醛[J] .煤炭转化,2001,24(1):93-96. 被引量:2
6 尹学琼,宗志敏,魏贤勇,林强,张岐.由1-溴甲基萘制备1-萘甲酸[J] .精细石油化工,2001,18(2):40-42.
7 陈红飙,林原斌.邻氟苯丙酮的合成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2,12(1):30-33. 被引量:2
8 陈红飙,林原斌.邻氟苯丙酮的合成[J] .合成化学,2002,10(2):146-150.
9 吴鑫干,尹娟娟,胡在君.苯甲醛的合成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2002,19(4):57-63. 被引量:26
10 许航线.氯铬酸吡啶盐类氧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6,0(4):122-12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6
1 秦箐,林华,刘雪梅,李海冬.芥酸乙酯的微型有机合成[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z1):399-400. 被引量:9
2 李全,刘复初,朱洪友,林军,王惠昌.Z-15-二十四碳烯酸的制备[J] .云南化工,2001,28(6):34-36. 被引量:4
3 SHAO DongXu.SchiffBase Dinuclear Complex Catalyst for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with Molecular Oxygen[J]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1,17(z1). 被引量:2
4 赵干卿,李永杰,高远浩.分子氧催化氧化环己烯研究进展[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19(5):30-33. 被引量:4
5 熊正根,蔡珪.环十五内酯的合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3,17(2):75-78. 被引量:6
6 张红,杨辉荣,丁盈红.2-甲基-2-戊烯酸的合成新工艺[J] .精细石油化工,2005,22(2):22-24. 被引量:8
7 于淑萍,姚培正,邓宇.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J] .天津化工,1996,10(1):22-24. 被引量:13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有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 徐寿昌.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4.
10 Wood R H. The heat,free energy,and entropy of the ferrate(VI) ion[J]. J Am Chem Soc,1958, 80:2 038-2 041.
引证文献10
1 李柯,周蜜,朱晨,李珠叶,周宝晗,陈驰,徐保明.苯甲酰甲酸乙酯的合成及工艺优化研究[J] .化学世界,2020,61(2):132-137.
2 宋华,张娇静,张志泉,石平,王宝辉.用苯甲醇清洁氧化制苯甲醛[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4):49-51. 被引量:15
3 李贵贤,王建民,胡东成,闫亮,索继栓.Dawson-型磷钼钒杂多酸盐相转移选择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反应研究[J] .分子催化,2005,19(3):182-187. 被引量:17
4 谢艳新,杨国玉,周文峰,蒋登高.负载型盐酸二甲胺三氧化铬催化环己烯醇制备环己烯酮[J] .河南化工,2007,24(11):21-24.
5 郭君,杨孝辉,刘军,彭展英.环氧乙烷法合成顺-15-二十四碳烯酸[J] .广州化工,2015,43(24):119-120. 被引量:2
6 史军霞,崔鹏辉,张建勇.锰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J] .应用技术学报,2019,19(2):136-139.
7 龚钰扉,陈华,郑学丽,孙仁义,方艺桥,陈好迪.利用丙醛工业废液合成草莓酸[J] .精细石油化工,2019,36(5):62-66.
8 周云.选择性氧化剂铬(Ⅵ)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5):29-31. 被引量:1
9 王晓丹,王海英,张士刚,姜恒,宫红.清洁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新途径[J] .天津化工,2002,16(6):7-9. 被引量:3
10 王海英,王晓丹,张世刚,姜恒,苏婷婷,宫红.催化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反应研究[J] .工业催化,2003,11(1):21-2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41
1 孙雨薇,狄昌颖,杨晓理.神经酸(顺-15-二十四碳烯酸)的毒性研究Ⅲ致畸试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53):183-184. 被引量:1
2 王敏.苯甲醛的生产技术及市场概述[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5(6):15-18. 被引量:10
3 宋华,王宝辉,张娇静.用绿色氧化剂高铁酸钾相转移催化氧化苯甲醇[J] .化学通报,2006,69(3):220-223. 被引量:11
4 张雪盈,杨长春,石秋芝,郭彩峰,赵磊.高铁酸盐研究进展[J] .合成化学,2006,14(2):113-117. 被引量:6
5 柳艳修,宋华,李锋.绿色多功能无机材料高铁酸盐的应用[J] .无机盐工业,2006,38(7):6-8. 被引量:5
6 柏一慧.氯铬酸吡啶/硅胶载体氧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氧化研究[J] .浙江化工,2007,38(4):1-2. 被引量:10
7 徐春玲,宋华,柳艳修,李锋.有机物绿色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化工,2007,21(3):16-20. 被引量:2
8 李敏,陈志敏,程喜英.苯甲醇制备苯甲酸的实验研究[J] .兵工学报,2007,28(6):758-760. 被引量:6
9 王宝罗,杨硕,沈杰,孙加吉.铈钴复合催化剂的研究[J] .应用化工,2007,36(7):664-667.
10 胡东成,李贵贤,王晓宁,聂小燕,司海娟,陈兴伟.金属取代Dawson型磷钼钨杂多化合物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反应研究[J] .分子催化,2007,21(4):324-328. 被引量:12
1 袁兆岭,冯尚彩.铬-溴酸钾-偶氮氯膦Ⅲ体系测定水中痕量铬[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227-229. 被引量:3
2 段群章,李爱华,庄昇阳.三正辛胺从硫酸溶液中萃取铬(Ⅵ)的研究[J] .湖南冶金,1997(4):49-55. 被引量:3
3 赖晓绮,钟海山,易筱颖,王秀珍.碘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J] .光谱实验室,2002,19(6):835-837. 被引量:12
4 邱建丁,梁汝萍,胡海利.流动注射活性氧化铝微型柱在线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铬价态分析的研究[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4):36-40.
5 田穗康.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增敏光度法测定铬(Ⅵ)离子[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50-52.
6 揭念琴,于文光.铬-硫胺素荧光光度法测定铬[J] .应用化学,1990,7(2):71-73. 被引量:5
7 熊春华,舒增年.4-氨基吡啶树脂吸附铬(Ⅵ)的研究[J] .有色金属,2000,52(3):66-69. 被引量:38
8 夏畅斌.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Cr(Ⅵ)的高灵敏光度法[J] .分析测试学报,2000,19(1):56-57. 被引量:20
9 孔庆安,吴奇藩,郭璇华.流动注射在线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体中的铬(Ⅲ)和铬(Ⅵ)[J] .分析化学,1996,24(1):1-5. 被引量:23
10 韩剑波,黄晓阳,徐其亨,李强.吐温80和Mn(Ⅱ)存在下二安替匹林一(3—羟基)苯基甲烷与铬(Ⅵ)的显色反应的研究[J] .干旱环境监测,1994,8(3):155-15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