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强社会、强国家”
被引量:
1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需要一个强国家,但更需要一个强社会。基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不足的现状,强社会的建设应当成为重中之重,国家与社会关系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二、保持适度的政府规模和足够的社会自主发展空间;三、依法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环境、社会组织与社会能力建设。
作者
白平则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69,共4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改革
强社会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818
同被引文献
283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44
参考文献
6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6
张丽曼.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真髓[J]
.社会科学研究,2001(3):7-10.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黑格尔 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1994.166.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册[M].315.
共引文献
4818
1
方行.
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3-12.
被引量:11
2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3
吴克峰.
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4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5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6
武四兰.
新形势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探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4):12-14.
7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8
宋培基.
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9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10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同被引文献
283
1
胡洁.
社会变迁与当代中国民众的政府满意度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79-88.
被引量:4
2
赵旭东.
文化认同的危机与身份界定的政治学——乡村文化复兴的二律背反[J]
.社会科学,2007(1):54-62.
被引量:64
3
孙立平.
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J]
.学海,2001(4):93-96.
被引量:126
4
伍俊斌.
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内涵、限度及其互动[J]
.河北学刊,2007,27(6):64-68.
被引量:9
5
常宗虎.
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中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民政工作研究之二[J]
.中国民政,2003(8):23-25.
被引量:5
6
朱光磊.
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4-7.
被引量:8
7
常建华.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
.历史研究,1999(5):140-162.
被引量:103
8
贺卫方.
二十年法制建设的美与不足[J]
.中外法学,1998,10(5):8-11.
被引量:10
9
朱光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研究[J]
.教学与研究,1998(5):11-16.
被引量:13
10
陈金芳.
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3):57-63.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9
1
徐延辉,龚紫钰.
社会质量:欧洲议题与中国走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18,0(7):79-86.
被引量:5
2
黄群峰,高黄斌.
社区犯罪治理的博弈论分析[J]
.中国监狱学刊,2020(6):65-73.
3
张一,罗理章.
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国家与社会的二律背反与良性互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131-135.
被引量:2
4
周尚君.
国家建设视角下的地方法治试验[J]
.法商研究,2013,30(1):3-11.
被引量:86
5
吴华琛.
托克维尔论地方自治[J]
.云梦学刊,2013,34(3):34-41.
6
杨和平.
社会协同——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模式[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5):85-88.
被引量:3
7
杨和平.
公共服务领域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构建——基于博弈论研究的视角[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6):51-56.
被引量:5
8
张琪,吴艳宇.
论中国向“强国家、强社会”的转变[J]
.商,2014(15):33-33.
9
鲍宗豪,崔翔.
在深化改革中建构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J]
.河北学刊,2014,34(3):109-115.
被引量:1
10
郭彩琴,卓成霞.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困境及路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3):123-12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44
1
郑智航.
当下中国地方法治试验的理想类型与实践反思[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1):113-127.
被引量:6
2
晏子,黄剑锋,章晓懿.
协同创新:社会救助中的政社互动——基于异质资源禀赋的案例分析[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114-128.
3
曹惠民,邓婷婷,杨怡文.
中国城市自然安全感现状与评价分析(2019)[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0(2):28-39.
被引量:2
4
杨尚勤,谭亮亮,钱周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五维建构及其阐释[J]
.社会科学家,2021(3):34-39.
被引量:1
5
刘晓飞.
国家的在场与基层自治——以金代民间祠庙营缮的经济问题为中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4):129-135.
6
陈焘,梁平.
新时代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区域法治及其实践进路[J]
.河北法学,2021,39(8):14-31.
被引量:5
7
丁轶.
地方法治扩散的原理与限度[J]
.法学家,2021(1):15-29.
被引量:17
8
罗志强,李乐.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宗族观念的影响及应对——以江西省吉安市T乡为例[J]
.党政干部学刊,2020(6):68-73.
9
俞欣妙,吴国干.
“整体智治”理念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宁海样本——基于宁海县“审批法庭”创新机制的观察与思考[J]
.观察与思考,2021(6):106-112.
10
陈召强,许大勇,王成艳,池通.
在区域法治建设创新中完善社区矫正衔接机制——以“徐州地区”为研究基础[J]
.淮海文汇,2013(4):9-12.
被引量:1
1
李少凡.
深刻领会《劳动法》实质 协调劳动关系[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2(1):19-21.
2
董治良.
共推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J]
.法制资讯,2011,0(8):33-34.
3
依法协调台商纠纷 保护台商合法权益[J]
.两岸关系,2004(8):23-23.
被引量:1
4
郭玉兴.
企业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0(5):9-10.
5
天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J]
.城建监察,2012(11):41-42.
6
朱四倍.
社会自生治理机制的重大转身[J]
.观察与思考,2006(20):8-8.
7
武四兰.
新形势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探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4):12-14.
8
钮友宁.
试论我国工会改革创新发展的几个问题[J]
.工运研究,2014,0(18):24-26.
9
杨桂林.
论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J]
.科学与财富,2012(7):25-25.
10
闫建秀,孙娜.
公共危机处理从“对社会动员”到“社会自主动员”[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0(1):38-41.
科学社会主义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