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内经》、《难经》三焦学说初探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自《内经》首论三焦,《难经》提出其"有名无形"的理论之后,关于三焦实质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在学习三焦生理、病理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浅谈自己对三焦的体会。
作者
马天阳
吴春平
李晓艳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2011年第4期16-17,共2页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三焦学说
《内经》
《难经》
三焦实质
历代医家
分类号
R223.1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3
参考文献
1
1
杨仕哲.
从历史的分期重新检视三焦的实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4-25.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钱秉强.
《内经》三焦新探[J]
.新中医,1989,21(3):12-1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0
1
严健民.
战国消化生理三焦(集)配六腑新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08-410.
被引量:6
2
黄拓.
从象思维的“迷失”看历史中对三焦无形说的“误读”[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425-428.
被引量:4
3
聂坚,楚更五,张建英,梁玲.
论三焦形质[J]
.河南中医,2013,33(5):803-805.
被引量:5
4
蔡攀,韩景献,于建春.
三焦或为内脏神经系统[J]
.中医杂志,2014,55(21):1881-1883.
被引量:23
5
张韬,李胜.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104-106.
被引量:3
6
李尊元,徐艳秋.
从三焦论治糖尿病肾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8):1-3.
被引量:7
7
韩转阁,张怀亮.
从三焦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J]
.中医研究,2018,31(5):73-77.
被引量:14
8
杨国法,王云芳,张艳丽,靳聪妮.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6):1-3.
被引量:2
9
郑敏麟,阮杏林,黄浩龙.
论中医“三焦”的宏观和微观实质[J]
.福建中医药,2022,53(7):30-34.
被引量:8
10
金雨静,翟吴剑文,杨芮,张统,潘菊华,黄世敬.
“三焦营卫闭环”理论的构想[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8):213-224.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104
1
贾耿.
“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的本质关系——兼与周波《三焦的实体、命名及与心主的表里关系》共鸣[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14-23.
被引量:2
2
张秀芬,任小娟.
论《伤寒杂病论》保胃气思想及临证意义[J]
.四川中医,2013,31(8):25-27.
被引量:2
3
杨仕哲.
从历史的分期重新检视三焦的实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4-25.
被引量:11
4
韩娟.
温胆汤方证治溯源[J]
.河北中医,2005,27(10):786-787.
被引量:5
5
张晓文,宋清,徐志伟.
从离子通道理论认识三焦的实质[J]
.陕西中医,2006,27(2):197-200.
被引量:18
6
刘鹏.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J]
.医学与哲学(A),2006,27(9):64-65.
被引量:3
7
马伯艳,秦佳佳,张福利.
浅论温胆汤之源流[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81-282.
被引量:64
8
严健民.
战国消化生理三焦(集)配六腑新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08-410.
被引量:6
9
周东浩,房辉.
代谢和免疫相互作用稳态--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营卫解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0):856-859.
被引量:33
10
吴弥漫.
张仲景对《内经》学术的继承和创新[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5):505-50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马永剑,张全德.
论《伤寒杂病论》之“三焦”[J]
.河南中医,2017,37(1):4-9.
被引量:1
2
刘风竹,王颖晓.
三焦理论及临床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136-140.
被引量:30
3
张鑫,曾益玮,王瑞瑞,高建忠.
高建忠运用温胆汤调畅三焦[J]
.中医学报,2020,35(7):1453-1456.
被引量:2
4
金雨静,翟吴剑文,杨芮,张统,潘菊华,黄世敬.
“三焦营卫闭环”理论的构想[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8):213-224.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李庆睿,李晨曦,王明凯,周丽,叶濮乐,吴林,李华,秦国政.
对三焦“孤腑不孤”及其临床意义的阐释[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49-51.
被引量:5
2
卢玉峰.
圆环上的一类Toeplitz算子[J]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2000,15(1):103-106.
3
郑昕,丁慧.
从“调治三焦”论治痤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091-1094.
被引量:17
4
杨欣欣,张萌,李坤莳,黎又乐,赵岩松.
利三焦清湿热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思路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19,14(6):1602-1606.
被引量:8
5
程婷,李祥,黄鹏,杨文明.
肝豆状核变性-伏邪致病新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8):64-67.
被引量:17
6
丁鑫,钱占红.
清代医家治疗温病的三焦用药特点探研[J]
.中医药导报,2019,25(15):31-33.
被引量:1
7
李杰,侯雅静,柳辰玥,张曼,陈剑北,陈家旭.
浅析三焦的重要性[J]
.中医杂志,2019,60(23):1981-1984.
被引量:46
8
高小娜,肖新春,朱虹丽,高阔,苏倩,郑晨.
从通调三焦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J]
.中医学报,2020,35(3):512-515.
被引量:8
9
丁明,余涛,薛汉荣.
从《伤寒论》三阳经咳喘悟仲景“见病知源”[J]
.中医药通报,2020,19(2):21-23.
10
张鑫,曾益玮,王瑞瑞,高建忠.
高建忠运用温胆汤调畅三焦[J]
.中医学报,2020,35(7):1453-1456.
被引量:2
1
高林林,陈丹,赵伟,沈林,陆重琳,吴雄志.
三焦学说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88-688.
被引量:9
2
杨一工.
三焦实质初探[J]
.天津中医,1992(4):34-35.
被引量:7
3
张丽瑛,邱展业,邢秀吉.
三焦实质再探讨[J]
.中国药业,2015,24(B12):402-403.
4
张天洪,钟森,彭勇.
三焦实质再探[J]
.河南中医,2012,32(2):137-139.
被引量:11
5
陈述,陈逸.
小柴胡汤在“膜腠三焦”学说指导下的临床运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618-619.
被引量:3
6
陈亨平.
“三焦——受体说”之我见[J]
.黑龙江中医药,1997,26(4):52-53.
被引量:15
7
程文江.
《伤寒论》不典型阳明病的辨证论治[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6):9-10.
被引量:3
8
海英.
眼针治疗中风病疗效的中医学机理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453-2456.
被引量:15
9
涂凡,李国臣.
三焦、命门与气化学说的构建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09,4(2):64-66.
被引量:7
10
王静敏,李国臣,崔文艺.
三焦、命门与气化学说的构建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85-86.
被引量:1
黑龙江中医药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