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及病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卒中后抑郁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心理障碍。目前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差异较大。同时卒中后抑郁病因学机制还不明确,但主要的观点认为卒中后抑郁是生物学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
唐学梅
仇剑崟
机构地区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出处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80-284,共5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流行病学
病因机制
分类号
R749.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697
引证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536
参考文献
10
1
张长青,方向华,刘宏军,王蔚华,张新卿,李宁燕.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3):148-151.
被引量:51
2
谭雪莉,耿直.
脑卒中早期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3):294-294.
被引量:8
3
许庆刚,伍建林.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8):1168-1172.
被引量:7
4
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饶梓彬,陈文娇.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的MRI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09,24(6):603-606.
被引量:28
5
李根华,徐元,吴锦昌,包仕尧.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初步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2):206-207.
被引量:11
6
吴宇洁,王少石.
卒中后抑郁[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9):699-702.
被引量:27
7
王一牛,罗跃嘉.
前额叶皮质损伤患者的情绪异常[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161-167.
被引量:40
8
刘辉,曹青.
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9):593-594.
被引量:11
9
薛咏红,汪国成,李常威.
香港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4):243-248.
被引量:12
10
李凌江,陈树林.
精神应激的生物学致病机制研究-III神经解剖学机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193-19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62
1
夏军,陈军,周义成,杨波,张景峰,夏黎明,王承缘.
抑郁症患者边缘系统异常的MRI和MRS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856-859.
被引量:20
2
夏军,陈军,周义成,张景峰,杨波,夏黎明,王承缘.
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异常的MRI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2):140-143.
被引量:36
3
邬梦龙,陈国义,熊生才.
2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2):109-110.
被引量:14
4
汤艳清,谢光荣.
抑郁症的脑结构影像学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66-369.
被引量:38
5
梁翠萍,王欣淼,徐金秀,王贺波,李振芳.
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70-471.
被引量:45
6
张长青,方向华.
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63-65.
被引量:92
7
林明方,李建军,王桂华,蒋湘玲,郭敏,李传资,赵应满,余宁.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额叶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1):5-8.
被引量:15
8
李根华.
脑卒中后的抑郁症[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22-24.
被引量:156
9
张长青,方向华.
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3):283-286.
被引量:23
10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379.
共引文献
177
1
郝良芳.
认知功能训练配合多奈哌齐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20,0(2):25-25.
被引量:1
2
王昊若,葛茜,吕海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相关结构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0(1):18-20.
被引量:7
3
张欣,李宝玲.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运用疏脑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6):216-217.
被引量:1
4
唐学梅,仇剑崟.
卒中后抑郁脑影像学研究进展[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7(2):114-117.
被引量:2
5
王勇,马银龙,许亚丽.
卒中后抑郁症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J]
.兵团医学,2006(4):12-13.
被引量:2
6
赵唯贤,郭梅珍,王保伟,刘建涛,李高申,李宜培,刘俊玲.
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及前额叶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776-2778.
被引量:3
7
詹光杰,奚耕思.
负性情绪的生物学基础[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7):73-75.
被引量:9
8
秦桂华,张一凡,钱春贤.
卒中后抑郁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4):267-269.
被引量:3
9
秦桂华,张一凡,钱春贤.
卒中后抑郁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31-932.
10
谭安萍.
平肝解郁方治疗卒中后抑郁68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6):371-37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97
1
吴问香.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A02):1921-1923.
被引量:4
2
阎咏梅.
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1):56-57.
被引量:12
3
郑婷,王春雪.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现状[J]
.中国卒中杂志,2008,3(9):677-681.
被引量:41
4
孙奕,张志珺,王少华,郭怡菁,隋毓秀.
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J]
.中国卒中杂志,2007,2(11):891-894.
被引量:15
5
杨玲俐,张志珺.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J]
.中国卒中杂志,2007,2(11):907-911.
被引量:37
6
高希言,马巧琳.
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J]
.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5.
被引量:33
7
祝丰奎,赵军,丁勇.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10-11.
被引量:12
8
邵蓓丽,林岩,李焰生,徐群,施国文,孙亚蒙,耿介立,陈莺.
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7(1):17-21.
被引量:17
9
曾明礼.
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1(28):94-94.
被引量:5
10
张疏,罗本燕.
关注卒中后抑郁的识别与治疗[J]
.中国卒中杂志,2012,7(10):793-79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1
1
宋昭赫,王东,温秀莲.
脑卒中致抑郁的研究现状[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15-16.
被引量:5
2
唐学梅,仇剑崟.
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随访调查[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1):18-23.
被引量:9
3
李劲图.
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因素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208-210.
被引量:2
4
吴春岚,王长德,陈婡.
逍遥解郁方抗大鼠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6):44-49.
被引量:5
5
奚兴,郭桂芳,孙静.
社区老年人衰弱状况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4,29(15):87-89.
被引量:40
6
寇任重,翁晟捷,卢圣锋.
百会穴及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处方运用规律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1-4.
被引量:5
7
龙巧红,蒙少清.
康复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202-203.
被引量:4
8
陈少川,刘特炯,李贵丰.
乌灵胶囊、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79-82.
被引量:1
9
李玉华,周鹏,姜玉,张云,夏庆华.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7):69-71.
被引量:3
10
李莹,李光校.
中国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meta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7):968-972.
被引量:87
二级引证文献
536
1
叶炳良,何乾超,高玉广.
中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4):32-34.
被引量:3
2
李彩娣,陈兰,赵静.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的护理效果[J]
.心理月刊,2022(15):157-159.
被引量:1
3
王娇,肖雅婧,钱建锋,嵇朝晖,姚婧婧.
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2021(21):211-213.
被引量:1
4
李佳汝,廖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3):342-344.
被引量:3
5
李艳娜.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56-1157.
被引量:1
6
武力,郑燕蓉,柴源.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程度与肌肉减少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医学,2020(5):647-651.
被引量:10
7
郑煊璐,司马旦旦,桂丽卿,袁奕珂,SCHRODER Joana,潘卫东.
抗抑郁焦虑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9,0(4):156-161.
被引量:1
8
陆静峰.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103):25-26.
被引量:3
9
郭宏,徐海涛.
乌灵胶囊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研究综述[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9):136-137.
被引量:1
10
牛鹏,冯妹娇.
对比分析血府逐瘀汤方/逍遥解郁方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46-48.
被引量:2
1
王晶,胡风云,李莉.
认知障碍与卒中后抑郁相互关系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2):116-120.
被引量:4
2
李雅芬,王荔.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学机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1):75-77.
被引量:10
3
王建民,徐安定.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及进展[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2):123-125.
被引量:5
4
达勇,袁小波.
药物依赖者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J]
.中国药业,2002,11(2):46-47.
5
海舰,李善泉,丁美修,王秉玉.
面肌痉挛病因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6):506-508.
被引量:5
6
杨佳丹,董志.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35-938.
被引量:21
7
高丽娟,祁富生,钟丽卿.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1998-1999.
被引量:1
8
赵昊,曹树刚,葛婷婷,王建,夏明武,徐文安.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病灶模式与病因学机制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12):1057-1061.
被引量:7
9
阎同军,王彦彦,陈方斌,徐乐平.
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983-985.
被引量:1
10
李涛,王强.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遗传交叠及其对精神疾病分类的影响[J]
.上海精神医学,2010,22(2):65-68.
被引量:8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