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代昆曲发展基本走向探讨——兼谈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经典,也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自元末明初昆山腔产生以后.这一艺术形式便逐渐赢得了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的喜好,并很快走向了辉煌。但是艺术史的规律是盛极而衰,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昆曲便渐趋衰弱,特别是晚清民国以降,它一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
作者
路海洋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昆曲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8YSD016]
关键词
昆曲
新美学
白先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代
现代
传统
中国古典艺术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廖奔.《昆曲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
沈宠绥.《度曲须知·字厘南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3
魏良辅.《曲律》[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册[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4
古兆申、雷竞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传非实物人文遗产杰作”国际荣衔公告》,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季国平.《经典也流行—兼谈青春版<牡丹亭>的当代意义》,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6
白先勇.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J]
.艺术评论,2010(3):5-9.
被引量:17
7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93页.
8
周华斌.《昆曲之美学韵味》,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9
古兆申.《昆曲生态环境的重建》,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10
路海洋.
昆曲“场上”对“案头”的创造性偏延--以苏昆《义侠记·游街》与北昆《水浒记·活捉》为例[J]
.四川戏剧,2008(2):70-7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2
1
郑新然.
昆曲写意在电影《游园惊梦》中的还原与重现[J]
.民族艺林,2020(2):36-44.
2
李珍.
“素心”与“史德”[J]
.史学理论研究,2000(2):7-14.
被引量:4
3
纪德君.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流变(续)[J]
.明清小说研究,2000(2):38-54.
被引量:1
4
张敏杰.
论刘勰的文学史观——以《文心雕龙·时序》篇为中心[J]
.文艺理论研究,2005(2):106-114.
被引量:7
5
冯翠儿.
试谈“慎用上声”[J]
.艺术百家,2005,21(1):123-125.
6
叶爱欣.
元初诗坛风尚及赵孟頫诗歌的补阙之功[J]
.中州学刊,2005(5):203-205.
被引量:3
7
马芹芬.
曹丕“文气论”在后世的发展[J]
.浙江社会科学,2006(2):186-189.
被引量:4
8
陶原珂.
《纪晓岚评注文心雕龙》之文体观[J]
.中州学刊,2006(2):204-207.
9
唐辉.
论文化史学与史性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卷组为中心[J]
.江汉论坛,2006(7):119-122.
被引量:1
10
彭忠德.
刘勰的“素心”与“素臣”说辨析[J]
.史学史研究,2006(3):76-8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王宁.
“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色彩[J]
.文艺争鸣,2005(1):122-125.
被引量:6
2
顾卫英.
昆曲闺门旦表演的审美特征[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5):54-63.
被引量:7
3
张丹.
苏州人文风貌对现代婚纱品牌创意的启示[J]
.丝绸,2018,55(1):62-66.
被引量:7
4
张丹.
桃花坞木刻年画吉祥语境在现代服装风格中的创意呈现[J]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9,34(3):17-2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张丹,赵舒琪.
昆曲闺门旦扮相之美对新中式服装的创意启迪[J]
.江苏丝绸,2021(3):19-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黄佳蕾.
昆曲《牡丹亭》中闺门旦的“技”“形”“神”探析[J]
.艺术评鉴,2024(17):128-133.
1
李跃东.
明代曲圣魏良辅在推动昆曲发展中的成就管窥[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5):12-13.
2
曲妍,陆涓.
雅俗之间——浅论昆曲的文化定位与未来发展[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5):170-171.
3
谷杨.
试论新世纪我国艺术设计的基本走向[J]
.魅力中国,2010(27):141-142.
4
张强.
浅析我国综艺大电影的基本走向——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为例[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6):130-130.
5
张轶.
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
.剧影月报,2002(2):33-35.
6
薛年勤.
姑苏盛现昆曲“热”——2004年昆曲现象谈[J]
.戏文,2004(6):24-25.
7
倪立.
谈昆曲电视剧《牡丹亭》的艺术再创作[J]
.中国电视,2008(11):52-54.
8
昆曲始创太仓说[J]
.新远见,2007,0(1):68-69.
9
杨艳丽.
怎样投资晚清民国书法家作品[J]
.收藏投资导刊,2012(3):32-36.
10
“晚清民国间的国画之变”学术研讨会征稿函[J]
.中国美术馆,2005,0(4):96-96.
四川戏剧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