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代昆曲发展基本走向探讨——兼谈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经典,也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自元末明初昆山腔产生以后.这一艺术形式便逐渐赢得了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的喜好,并很快走向了辉煌。但是艺术史的规律是盛极而衰,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昆曲便渐趋衰弱,特别是晚清民国以降,它一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
作者 路海洋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昆曲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8YSD01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廖奔.《昆曲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 2沈宠绥.《度曲须知·字厘南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 3魏良辅.《曲律》[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册[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 4古兆申、雷竞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传非实物人文遗产杰作”国际荣衔公告》,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5季国平.《经典也流行—兼谈青春版<牡丹亭>的当代意义》,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 6白先勇.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J].艺术评论,2010(3):5-9. 被引量:17
  • 7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93页.
  • 8周华斌.《昆曲之美学韵味》,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 9古兆申.《昆曲生态环境的重建》,华玮.《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 10路海洋.昆曲“场上”对“案头”的创造性偏延--以苏昆《义侠记·游街》与北昆《水浒记·活捉》为例[J].四川戏剧,2008(2):70-7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2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