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废弃物颗粒大小对其产生沼气的影响
出处
《新能源》
1990年第2期25-29,共5页
-
1曹建峰.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22(1):22-25. 被引量:24
-
2毛渺浩,刘斌.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生产生物基产品[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29-32.
-
3穆献中,余漱石,徐鹏.北京市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估[J].可再生能源,2017,35(3):323-328. 被引量:10
-
4潘根兴.促进生物质废弃物循环利用 推进农业固碳减排[J].国际学术动态,2012(3):39-43.
-
5赵宇侠,祝春水.生活废弃物生物质炭对Cd^(2+)污染废水处理的影响因素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1):43-45. 被引量:1
-
6李飞跃,汪建飞.生物炭对土壤N_2O排放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3,44(4):1005-1009. 被引量:10
-
7徐得天,石惠娴,裴晓梅,孟祥真,朱洪光.植物工厂生物质废弃物厌氧消化循环利用可行性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93-97. 被引量:1
-
8高先声.生物质的热化学反应特性和秸秆气化问题[J].可再生能源,2004,22(2):26-29. 被引量:9
-
9生物质二甲醚初具产业化能力[J].化工科技市场,2009,32(8):51-51.
-
10毛建华,赵伯居.促进生物炭工业生产与土地利用推动21世纪农业“黑色革命”——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与修复中的作用[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1-4.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