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领域中技术异化的含义——从技术价值论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技术的进步推助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同样也被教育领域所青睐。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对教学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给教师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少数学者的关注,并被学者们称为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
作者
安娜
机构地区
辽宁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出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CSSCI
2011年第10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技术价值论
教育领域
技术异化
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
人类社会
教育教学
教学效益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8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颜士刚.
现代信息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及其消解的可能性[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8-11.
被引量:19
2
颜士刚,李艺.
教育领域中科学的技术价值观问题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08(4):7-11.
被引量:8
3
扈中平.
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24-29.
被引量:104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成有信.
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76-80.
被引量:41
2
何克抗.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1).
被引量:276
3
宋建丽.
技术异化与自由追求之失[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94-100.
被引量:4
4
孙健三.
关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及学术内涵[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73-75.
被引量:8
5
赵永刚,金花,武玉焕.
警惕室内外环境新杀手一电磁辐射污染[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2):110-112.
被引量:2
6
李运林,李克东.电化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
7
[美]普莱西,斯金纳等.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82.
8
老子.道德经[M].第八十章.
9
李艺,颜士刚.
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8):9-12.
被引量:33
10
陈祥明.试论现代公民意识[N].中国教育报,1996—6—14(3).
共引文献
128
1
王瑶,余伟.
大学生成长成才内涵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
.农村青年,2020(2):62-63.
2
顾相伟.
论教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J]
.教育探索,2010(6):14-16.
被引量:6
3
张正江,马成.
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异化与归真[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74-179.
被引量:8
4
严从根.
公民教育的时代意蕴[J]
.教育学术月刊,2013(2):15-19.
被引量:5
5
赵志强,高杨文.
由曼罗兰奖学金评选引发的思考[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S1):19-21.
6
胡珠楠.
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之批判[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9):6-8.
被引量:1
7
梁仕新.
基于“人”和“才”本源概念的教育目的观——重塑平意的人才观和人本化教育目的观[J]
.现代教育论丛,2013(6):27-30.
被引量:1
8
闫春停.
试论刘基的教育思想[J]
.黑龙江史志,2010(21):216-217.
9
张国枢,戴广龙,刘泽功,石必明,吕品.
践行“科学、创新、严谨”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安全工程人才[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86-88.
被引量:1
10
桑国元.
对中国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1):10-1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6
1
胡继渊.
让教育走向生命世界——杜威与陶行知生命化教育观的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5-9.
被引量:5
2
陈家斌.
论杜威教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兼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4):81-86.
被引量:3
3
迟艳杰.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理解杜威的教学价值思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8(2):17-23.
被引量:7
4
陈功江,王佩,申国昌.
杜威与陶行知课程观比较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当代课程研究创新与本土特色的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4):7-12.
被引量:11
5
张红霞,吕林海.
杜威教育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7):64-70.
被引量:12
6
游柱然,Anthony G.Rud.
杜威实用主义美学视野下的课程观[J]
.比较教育研究,2014,36(3):69-74.
被引量:7
7
张俊列,金心红.
课程·经验·艺术——杜威课程思想的美学意蕴[J]
.教育学报,2015,11(5):65-71.
被引量:9
8
唐明,朱磊,邹显春.
基于Word2Vec的一种文档向量表示[J]
.计算机科学,2016,43(6):214-217.
被引量:146
9
吴重涵.
教育实证研究中综述什么:研究方法论的视角[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29(1):21-25.
被引量:10
10
戚务念.
论中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4):16-27.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
1
王银铎,高伟.
教育哲学实证转向:以杜威研究为例[J]
.教育科学,2019,35(6):26-3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谢青松,白然,谢浩.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近二十年国内学分银行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75-86.
被引量:15
2
吴民祥,吴舒洁.
中国教育学术的全球本土化取向——基于“杜威访华百年纪念”文章的考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4):90-99.
3
王银铎,高伟.
我国教育哲学实证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基于计算社会科学的视角[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3):60-65.
被引量:1
1
贾丽丽.
技术价值论视角下现代教育技术负效应的思考[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8):24-26.
2
顾永桂,朱静.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初探[J]
.新课程(小学),2015(10).
3
宋晔,徐鑫.
由教育技术异化引发的价值选择思考[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00-101.
4
郭刚.
教育信息技术异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8):219-219.
5
刘宝存.
技术异化时代的大学校长[J]
.科学中国人,2005(5):13-16.
被引量:6
6
陶望明,徐娟.
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异化及其消解[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6(2):14-18.
被引量:2
7
徐金雷,顾建军.
道不离器:从MOOCs管窥技术助推学习理论的发展[J]
.高等理科教育,2015(6):10-16.
被引量:3
8
叶山岭.
3D电影中技术与人文的契合与分野——从电影《阿凡达》所包含的技术异化悖论谈起[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3):62-65.
被引量:16
9
颜士刚,冯友梅.
新技术怎样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来自技术价值论的解答[J]
.中国电化教育,2011(5):15-18.
被引量:10
10
张刚要,王苏平.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21-124.
被引量: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