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耐冷性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水稻起源于热带,属喜温作物,耐冷性差,低温冷害已成为水稻生产主要障碍之一。综述了低温冷害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水稻耐冷性遗传与育种及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水稻耐冷性研究进行了探讨。
作者
肖国超
徐庆国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作物研究》
2005年第S1期266-272,共7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低温冷害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1
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505
同被引文献
290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32
参考文献
46
1
陈翠莲,马平福.
抗冷性不同的小麦、水稻品种脯氨酸含量的比较试验[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8(2):176-179.
被引量:18
2
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邹江石.
温度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育性及结实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2,28(4):499-504.
被引量:56
3
王思睿,杨兆凤,侯连运,金京德,李明生.
水稻品种抗冷性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2):7-10.
被引量:2
4
李林,沙国栋,陆景淮.
水稻灌浆期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1989,10(3):33-38.
被引量:120
5
曾亚文,申时全,林兴华,徐福荣.
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5):411-416.
被引量:23
6
王毅,杨宏福,李树德.
园艺植物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文献综述[J]
.园艺学报,1994,21(3):239-244.
被引量:172
7
黄锦文,梁义元,林文雄,梁康迳.
超级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生理生化基础[J]
.福建农业学报,2002,17(3):143-147.
被引量:25
8
张三元,李彻,石玉海,张俊国,杨桂兰.
吉林省水稻品种耐冷特性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6,21(1):16-19.
被引量:18
9
TENG Sheng,ZENG Dali,QIAN Qian,Kunihifo Yasufumi,HUANG Danian,Zhu Lihuang.
QTL analysis of rice low temperature germinability[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1,46(21):1800-1804.
被引量:14
10
陈大洲,钟平安,肖叶青,黄英金,谢建坤.
利用SSR标记定位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基因[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753-756.
被引量:81
二级参考文献
201
1
韩龙植,曹桂兰,芮钟斗,安永平,乔永利,黄兴九,高熙宗.
水稻芽期耐冷性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J]
.作物学报,2004,30(10):990-995.
被引量:37
2
姜妙男.
延边地区水稻主要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研究简报[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2):81-82.
被引量:5
3
王思睿,杨兆凤,侯连运,金京德,李明生.
水稻品种抗冷性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2):7-10.
被引量:2
4
张桂权,卢永根,刘桂富,杨进昌,张华.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_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6):541-551.
被引量:30
5
文国松,戴陆园,陈勇.
云南稻种资源耐寒性的通径分析[J]
.云南农业科技,1993(4):9-11.
被引量:7
6
刘国华,陈立云,李国泰.
杂交晚稻新组合及其恢复系耐冷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J]
.杂交水稻,1993,8(4):32-35.
被引量:9
7
施天生,陆定志.
S-3307、PP333对水稻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影响的比较(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4):272-274.
被引量:22
8
朱旭东,熊振民,罗玉坤,孔繁林,曹立勇,闵捷.
异季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3):172-174.
被引量:67
9
王熹,俞美玉,陶龙兴.
烯效唑对稻苗的生物学效应[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4):199-204.
被引量:42
10
曾晓春,刘传飞,陈善坤.
多效唑(PP_(333))烯效唑(S-3307)提高水稻幼苗抗逆能力作用机制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288-291.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505
1
李琬,项洪涛,何宁,王雪扬,刘淼,王曼力,王彤彤,唐晓东,李一丹.
烯效唑(S3307)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0):101-106.
被引量:21
2
王樑,王孙杰,单樊洪,高兴友,张明生,黄河啸.
浙江好稻米种植技术初探[J]
.科技通报,2020(7):43-45.
被引量:1
3
李小平,姜宏立,郑传举,刘路广,罗金耀,陈小宝,程国银.
低温弱光对典型大棚作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19,38(S02):48-51.
被引量:3
4
王艳杰,郑殿峰,杜吉到.
DT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氮代谢的影响[J]
.北京农业,2007(21):10-12.
被引量:3
5
段九菊,郭世荣,康云艳.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2):87-91.
被引量:6
6
石庆华,李木英,许锦彪,胡志红,谭雪明.
高温胁迫下早稻不同品种秧苗根系的生理差异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1):94-99.
被引量:1
7
彭国照,张勇.
川西高原气象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04,23(z1):156-160.
被引量:4
8
席美丽,杨继民,郭柏寿.
葡萄脯氨酸累积变异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z1):68-72.
9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6
10
高志杰,王国华.
黄瓜对低温反应的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29-3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90
1
王小丹.
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23(1):92-95.
被引量:15
2
吴倩.
不同阶段水稻施用硅肥对其生理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2(2):65-67.
被引量:4
3
李仕飞,刘世同,周建平,罗天雄.
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72-73.
被引量:108
4
王雨,杨修,李茂松.
移栽期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影响——以2002年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S1):292-296.
被引量:7
5
涂方旭,董蕙青,李雄.
广西秋季寒露风的气候变化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0,26(z1):54-57.
被引量:13
6
聂元元,蔡耀辉,颜满莲,李永辉,毛凌华,颜龙安,杨晓莉.
水稻低温冷害分析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63-66.
被引量:46
7
肖卉,沈瑱,刘杰,翟伶俐.
连云港水稻产量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科学,2011,31(S1):84-89.
被引量:8
8
马宝,李茂松,宋吉青,王春艳.
水稻热害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1):172-176.
被引量:16
9
黄英金,张宏玉,郭进耀,漆映雪,彭耀东,李长生,刘宜柏,徐正进.
水稻耐高温逼熟的生理机制及育种应用研究初报[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8):655-658.
被引量:32
10
耿立清,张凤鸣,许显滨,尹桂花,叶胜利,田英权,孟庆祥.
低温冷害对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
.中国稻米,2004,10(5):33-34.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20
1
殷绪明,徐庆国,李海林,丁彦.
影响水稻抗寒性的生理因素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5):413-416.
被引量:5
2
姚雄,任万军,杨文钰,黄端龙,尹丹.
烯效唑对水稻秧苗抵御不同类型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8,17(5):68-75.
被引量:24
3
王主玉,申双和.
水稻低温冷害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71-11973.
被引量:23
4
张小明.
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
.北方水稻,2011,41(4):32-33.
被引量:2
5
王金强,程玲娟.
水稻青枯的气象因素分析及防御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322-323.
6
程玲娟,何兴武,姜华.
水稻灌浆结实期青枯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
.生物灾害科学,2013,36(1):82-85.
7
朱珊,李永辉,熊宏亮,黄仁良,严松,张景云,沈显华.
低温胁迫对孕穗期水稻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1):21-25.
被引量:14
8
郭元飞,甘立军,朱昌华,李桂俊,夏凯.
肌醇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6):1216-1221.
被引量:8
9
蒋骏,董芹,霍焱,李伟海,路瑛,史诗扬.
常州水稻单产“12连冠”中气象条件的贡献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5):150-158.
10
宋涛,高艳,张明坤,王洪野.
水稻低温冷害研究现状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4):56-5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
周岩,包姗姗.
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J]
.农家参谋,2019,0(23):116-116.
被引量:3
2
柳洪良,韩云哲,徐伟豪,朴雪梅,白学峰,程正海,金峰,王亮.
优质水稻低温控制对减数分裂期冷害评价及相关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9):72-75.
3
尹国沛,甄玉国,王涛,张学峰,孙喆.
肌醇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经济动物学报,2023,27(4):284-289.
被引量:3
4
王标明.
武夷山市优质稻新品种对比与筛选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20(5):13-16.
被引量:2
5
闫艳红,李波,杨文钰.
烯效唑浸种对大豆苗期抗旱性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4):480-485.
被引量:24
6
蔡仕珍,潘远智,陈其兵,叶充.
低温胁迫对花叶细辛生理生化及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0,19(1):95-102.
被引量:38
7
闫艳红,杨文钰,张静,万燕,罗庆明.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0,19(4):251-254.
被引量:38
8
裴润根,廖国新,黄德生,刘根如,邓春云,邹福生.
低温冷害对晚稻结实率的影响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302-302.
9
闫艳红,杨文钰,张新全,陈小林,陈忠群.
套作遮荫条件下烯效唑对大豆壮苗机理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3):259-264.
被引量:26
10
孙玉洁,王国槐.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1,25(3):287-291.
被引量:15
1
刘丽艳.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及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5):41-44.
2
谢志新,丁守仁.
大麦品质育种研究与进展(2)[J]
.大麦科学,1996(2):4-8.
被引量:4
3
罗新义.
首蓿育种的研究与进展[J]
.黑龙江畜牧科技,1991(2):56-59.
被引量:1
4
陈章良.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与进展[J]
.生物学通报,1990,25(9):4-7.
被引量:5
5
徐晴晴,李晓庆,孟雨田,陈琳,王宏燕.
木醋液应用研究进展[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2):21-23.
被引量:7
6
刘丽艳,尹光初,庄爰科.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
.生物技术,1991,1(6):7-9.
7
谢志新,丁守仁.
大麦品质育种研究与进展(1)[J]
.大麦科学,1996(1):1-6.
被引量:32
8
刘平.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
.现代农业,2014(5):29-30.
9
贾晓军,贺兰.
玉米转基因育种的研究与进展[J]
.种子科技,2009,27(8):20-23.
被引量:1
10
路曦结,陈海亮,金秀菊.
陆地棉杂种优势表现及其遗传学研究与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S2):41-42.
作物研究
2005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