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业教育》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China Agricultural Education
二级参考文献5
-
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
2闵维方.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J].科教兴国动员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3李岚清.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科教兴国动员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4[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
5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99年第1版.第22页.
同被引文献45
-
1李秋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S1). 被引量:4
-
2李莉.新形势下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及教育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42-43. 被引量:2
-
3杨静.对新形势下加强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4):54-55. 被引量:4
-
4冯晓兵.英国中小学生将上“气候课”[J].小读者,2007(6):42-42. 被引量:1
-
5王栾井,刘晓峻.学科群: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1997(1):171-176. 被引量:15
-
6李正跃.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学生业务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1999(10):36-38. 被引量:4
-
7范龙.大学学科综合化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7):35-36. 被引量:6
-
8卢莲英,魏先红,余中山,杜冬云.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86-90. 被引量:5
-
9朱立军.对高等农业院校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4,5(6):3-4. 被引量:6
-
10陈志娟,符少辉.在服务“三农”中培育核心竞争力——试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74-7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5
-
1何军峰,黄红球.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农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B):164-165. 被引量:2
-
2邓克英,李忠云.重点农业高校学科交叉综合的条件与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1):90-92. 被引量:4
-
3潘葳楠,余潇潇,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大学生气候变化意识的一次调查——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5):304-308. 被引量:17
-
4王曙芬.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现状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4):83-85. 被引量:10
-
5马小友,刘丽,郭建伟,李新举.本科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分析——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7,18(6):24-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5
-
1李秀菊,王健.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公众气候变化意识的初步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118-121. 被引量:5
-
2曾凡勤,丁洪浩,梅士伟.综合性大学农学类学科专业建设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2):67-70. 被引量:3
-
3林美,徐晖.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160-162. 被引量:1
-
4方华梁,李忠云.从行业特色高校到研究型大学的战略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0(14):5-7. 被引量:8
-
5许光清,郭会珍,原阳阳,董志勇.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及影响因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7(1):59-64. 被引量:4
-
6田青,姚冬萍,苏桂武,刘健,谢今范.吉林省敦化市乡村人群气候变化感知的偏差及群体分异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7(3):217-223. 被引量:15
-
7许光清,董志勇,郭颖.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的统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62-67. 被引量:4
-
8陈涛,谢宏佐.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6643份问卷的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38-142. 被引量:12
-
9许燕君,刘涛,宋秀玲,严青华,谢慧妍,周少恩,马文军.广东省居民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及相关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13-618. 被引量:11
-
10王金娜,王永杰,张颖,张晓,杨彩霞,姜宝法.高等院校大学生气候变化认知状况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7):651-653. 被引量:8
-
1孙朝恺.加强高等农业教育研究,繁荣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祝贺《高等农业教育》办刊100期[J].高等农业教育,1999(10):31-32.
-
2江树人.开拓创新,突出特色 把《高等农业教育》办得更好——祝贺《高等农业教育》出刊100期[J].高等农业教育,1999(10):30-31. 被引量:1
-
3王茉娟.永远的情结——贺《高等农业教育》创刊20周年[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5-95.
-
4王平祥.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5(1):66-68. 被引量:7
-
5潘军.我国重点农业大学向综合性转型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10):14-16. 被引量:1
-
6李双群.《高等农业教育》领我走上教育研究之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4(1):94-95.
-
7教育新理念专递[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3,0(15):3-3.
-
8陈俊峰.思考四大问题再考研[J].东北之窗,2013(7):43-43.
-
9华青.应树立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121-121. 被引量:1
-
10刘志民,刘国瑜,张松.加强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战略思考——以教育部直属重点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9(1):6-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