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
被引量:2
出处
《资源与产业》
2000年第11期62-64,共3页
Resources & Industries
同被引文献33
-
1袁嘉祖.调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必由之路[J].当代思潮,2000(4):37-42. 被引量:2
-
2乔平林.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1):18-19. 被引量:8
-
3崔玉琴.西北内陆上空水汽输送及其源地[J].水利学报,1994,26(9):79-87. 被引量:42
-
4<为人民多找水源>编委会.为人民多找水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7.
-
5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水资源地下水研究组.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11~29.
-
6王忠静,翁文斌,马宏志.干旱内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1):33-36. 被引量:14
-
7刘花台,郭占荣,董华,张兆吉,朱延华.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26(6):35-39. 被引量:10
-
8杨在乾,方成.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在西海水库扩容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20(2):57-58. 被引量:7
-
9蓝永超,康尔泗.河西内陆干旱区主要河流出山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00,22(2):147-152. 被引量:85
-
10刘立新.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与科学管理[J].当代经济科学,2000,22(5):98-10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李有斌,王刚.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44-49. 被引量:18
-
2孟飞,刘敏.高强度人类活动下河网水系时空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浦东新区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15-20. 被引量:10
-
3郭玉文,加藤诚.从团粒结构失稳角度探讨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发生机理[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5):6-10. 被引量:11
-
4陈理.石羊河流域水文地质环境与水资源利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6-11. 被引量:5
-
5李丽莉,肖洪浪,邹松兵,任娟.甘肃省产业部门用水结构及其效率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4):501-507. 被引量:4
-
1怎样解决大开发缺水[J].银川科技,2001(2):19-20.
-
2窦桂馥.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四十年后消失[J].新东方,2000,9(2):59-59.
-
3李军,蒋毛席,张和喜,方小宇.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219-221. 被引量:3
-
4殷密英,靳盛海,刘少玉,温吉利,张胜,李政红,马琳娜.疏勒河流域绿洲盐渍土类型及盐渍化程度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5):72-76. 被引量:4
-
5冰川融化 危害环境 江河流量猛增[J].水利发展研究,2005,5(7):62-62.
-
6梁胜林.巴音沟河防汛诌议[J].石河子科技,2008(1):13-14.
-
7张连胜.黄河桃花峪—陶城铺区间环境地质问题研究[J].人民黄河,2004,26(11):9-10.
-
8杨昌军.浅析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8):82-83. 被引量:10
-
9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危机,中国水行业的机遇 2010年水业中国聚焦[J].金属世界,2010(1):5-5.
-
10郭秀红,赵辉.浅谈地下水超采区划分[J].中国水利,2015(1):41-43.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