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观
被引量:
18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应试教育评价观及其与危害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内涵根本对立的教育观念及制度。如果一种教育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应试选拔,其结果又主要表现为考试成绩,那么这种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如果一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素质,其结果又表现为素质的改善与提高,这种教育就是素质教育。长期以来。
作者
蒋漫云
雷鸣强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1-23,38,共4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评价制度
评价观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评价
评价主体
教育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
定性与定量
分类号
G40-058.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53
1
贾汇亮.
试论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走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22):20-22.
被引量:10
2
张力钢.
教育评价的概念及模式[J]
.全球教育展望,1986,17(1):47-51.
被引量:2
3
人文社会科学专家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
.教育研究,1996,17(5):76-77.
被引量:24
4
梁威,郭洁,陈萍珊,郑静宜,李纯,"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课题组.
运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构建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J]
.教育科学研究,1998(6):23-28.
被引量:1
5
朱翠萍.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
.教育与现代化,2004(2):76-80.
被引量:42
6
吴素敏,安涛.
浅析分层次教学[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3):52-53.
被引量:9
7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51
8
陈世国.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
.思想教育研究,2005(2):28-29.
被引量:26
9
刘尧.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5):3-6.
被引量:10
10
刘朝晖,扈中平.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0):3-8.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18
1
沈小碚,童文学.
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形成及其特点[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2):33-35.
2
赵喜艳.
浅析高校教育评价发展研究与存在的问题[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15-216.
3
林忠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J]
.继续教育研究,2008(9):69-70.
被引量:8
4
李少林.
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
.今日科苑,2008(24):275-275.
5
吴炜.
英语教学中因人施考、分层评价的探索[J]
.中学教学参考,2009(4):52-53.
被引量:1
6
陈琴芳.
高职数学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J]
.科教文汇,2009(34):125-126.
被引量:1
7
王歧奖.
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
.中国教师,2010(9):43-45.
被引量:1
8
闫政.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初探[J]
.新课程(下),2010(5):103-103.
9
李汉潮.
班级中的学生分层评价[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5):14-15.
被引量:2
10
吴昊.
论素质教育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86-87.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李海.
职校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1(34):73-74.
2
柳伟,林兆其.
教师聘任制中的发展性评价[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281-283.
3
蔡映辉,庄东红.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评价的尝试及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4(5):48-51.
被引量:6
4
蒋萍.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浅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112-115.
5
何勇涛 ,向焱彬 ,王云贵 .
教师教学评价:理念、问题及展望[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95-295.
6
陈微.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1):94-98.
被引量:4
7
卢敏杰.
高职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26(11):106-107.
被引量:8
8
张立华.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初探[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18-120.
被引量:13
9
杨文斌.
对高校教学督导制的再认识[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445-445.
被引量:4
10
王晓慧.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探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87-88.
被引量:7
1
张洪安.
课堂教学评价刍议[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3):89-90.
2
王春晖.
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11(6):22-24.
3
王力.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J]
.亚太教育,2015,0(31):260-260.
4
毛庆波.
心随生动 返璞归真——由一个案例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现状[J]
.中学教学参考,2009(26):20-20.
5
高全蓉.
浅析百分制与“等级+评语”的优劣[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A02):167-168.
被引量:2
6
李雨珊.
浅析教育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运用[J]
.亚太教育,2016,0(5):5-5.
被引量:3
7
李红艳.
数据挖掘及其运用于教学评价的设想[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42-45.
被引量:7
8
韩冰,许祝南.
课程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高职课程评价实践[J]
.职教论坛,2005,21(03X):7-10.
被引量:25
9
王立善,于志民.
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J]
.吉林教育,2008(3):27-27.
10
邹丽莉.
回归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反思[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6-6.
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