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20-23,共4页
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25
-
1夏渌.释甲骨文春夏秋冬——商代必知四季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9(5):79-85. 被引量:9
-
2徐中舒.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110-112. 被引量:52
-
3于省吾.释羌、笱、敬、美[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11(1):43-50. 被引量:39
-
4武文.羌禹生地考辨[J].西北民族研究,1991(2):1-5. 被引量:2
-
5刘国清.“美”字考略[J].学术月刊,1981,13(10):80-81. 被引量:3
-
6王志方,郑慧慧.“舞”字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2):144-148. 被引量:3
-
7童恩正.中国古代的巫[J].中国社会科学,1995(5):180-197. 被引量:82
-
8赵小刚.《说文》所见古代动物图腾事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3):106-112. 被引量:2
-
9黄杨.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申论古代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存在[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0-86. 被引量:14
-
10余宗明.羌族居住环境保护与自然意识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4-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刘筝筝.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3):40-42. 被引量:3
-
2刘筝筝.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42-143. 被引量:5
-
3黄杨.“商羊舞”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4):35-40. 被引量:3
-
4周洁,李伟.桃坪羌寨农耕文化资源与旅游恢复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70-372.
-
5马伟华,早蕾.宗教的生态观及在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2011(4):88-91. 被引量:2
-
6陈云霞.环保法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建设——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1):103-108. 被引量:8
-
7董雪梅.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朴素生态价值观的初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4):2-2.
-
8刘心恬.从“羊人为美”看中国审美文化假扮基因的传承[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2):58-63.
-
9黄超,黄杨.刍议中国国家形象的标识重构——基于国际传播的理论观点[J].文化与传播,2014,3(4):7-14. 被引量:1
-
10卞全琴,王静.茂汶地区清代护林碑刻的生态文化透视[J].民族艺林,2017(4):39-45. 被引量:1
-
1李绍明.羌族历史文化三题——以四川理县桃坪羌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4):1-4. 被引量:11
-
2黄清华.从一张文告看红军在羌族地区实行的土地革命运动[J].四川文物,1997(1):62-63. 被引量:1
-
3杨成立.从土司档案看羌族地区的土司制度[J].四川档案,2011(3):33-33. 被引量:3
-
4段红云,罗尔波.清代羌区的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06-111. 被引量:1
-
5黄辛建,张弘.羌族地区的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5-57. 被引量:1
-
6十年寻羌[J].华夏地理,2009(5):173-173.
-
7高荣.汉代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管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4(4):58-67. 被引量:9
-
8徐献.遇见羌寨团年饭[J].人民司法,2017(6):85-86.
-
9高荣.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与东汉羌族起义[J].广东社会科学,1998(3):97-103. 被引量:7
-
10胡小平.火的圣典——凉山彝族火把节[J].青岛画报,2004,0(6):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