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陈独秀与胡适五四时期伦理思想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陈独秀和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两位极为重要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们一生的经历及学说,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其中五四时期的思想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伦理革命运动,陈独秀提出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的思想,点明了伦理革命的重要性。陈独秀和胡适五四时期的伦理思想在基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种种差别。在人性论方面,陈独秀主张"性善性恶论",胡适主张"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论;"在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方面,陈独秀主张彻底抛弃别尊卑、明贵贱的"三纲之说",胡适则主张"一点一滴"地改良。作为五四时期的新派人物,陈独秀和胡适的伦理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建构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 李丹丹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伦理思想研究"(06JD7200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钱玄同 独秀.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新青年,1914,(4).
  • 2胡适文存三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6.
  • 3胡适文存四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6.
  • 4吴稚晖.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太平洋杂志,1923,(4).
  • 5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 6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 7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J].新青年,1917,2.
  • 8陈独秀.《一九一六年》[J].新青年,1916,.
  • 9吴虞.吃人与礼教.新青年,1919,6(6).
  • 10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191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