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气至病所”及“针至病所”理论对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分析"气至病所"及"针至病所"两种理论,使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依据得以充实。结合文献和临床观察总结,发现单纯运用"气至病所"或"针至病所"理论,对如何通过针刺得气来改善病症进行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双方的优点彼此结合,取长补短,可以弥补单一理论的缺失。
作者
刘春刚
康千红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12期44-45,共2页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关键词
气至病所
针至病所
头针
中风
偏瘫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1
郑国庆,王艳,王小同.
头针治疗脑出血的文献依据和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概况[J]
.针刺研究,2006,31(3):181-184.
被引量:7
2
王永洲.
腹针对得气的启示与思考[J]
.中国针灸,2011,31(2):183-185.
被引量:13
3
许荣正,王美萍.
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627-630.
被引量:25
4
曾晓聆,周然宓.
气至而有效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J]
.光明中医,2008,23(10):1554-1555.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于晓刚,东贵荣,周景华.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TNF-α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4,24(6):403-407.
被引量:26
2
路瑜,苟春雁,田丰玮.
早期头电针为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2):13-14.
被引量:3
3
张树源,鲍春玲,东贵荣.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12-13.
被引量:9
4
东贵荣,王钊,吴宝柱,张宣,张春英,杨宇.
头穴治疗急性脑出血即刻效应的机理探讨(Ⅰ:针刺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4,14(2):26-29.
被引量:72
5
东贵荣,张宣,李丹,韩荣河.
头穴针刺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针灸,1994,14(3):13-15.
被引量:75
6
赵百孝.
论针灸“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J]
.中国针灸,2005,25(6):433-435.
被引量:42
7
许荣正.
针至病所的传承与发展[J]
.中医杂志,2006,47(2):155-155.
被引量:16
8
华萍,吕虎,原林,唐雷.
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J]
.中国针灸,2006,26(6):407-413.
被引量:31
9
魏连海,王卫.
《黄帝内经》“五刺法”的现实意义[J]
.中国针灸,2007,27(4):315-315.
被引量:5
10
祝总骧.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
47
1
管莉萍,刘存志.
得气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2009,29(11):945-948.
被引量:7
2
乔云英.
也谈“气至而有效”[J]
.光明中医,2011,26(2):301-302.
被引量:5
3
李敏,胡海燕.
论腹针及其与传统针法的差别[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48-150.
4
姜勇.
扎扎实实抓党建 一流队伍树新风[J]
.内蒙古林业,2000(4):32-34.
5
谢惠云,唐景芳,张家维(指导).
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3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2,44(11):102-104.
被引量:3
6
张爱军,盛燮荪.
影响气至病所的因素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99-900.
被引量:6
7
Hun-Soo Lee,Hye-Lim Park,Seung-Jin Lee,Byung-Cheul Shin,Jun-Yong Choi,Myeong Soo Lee.
Scalp Acupuncture for Parkinson's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9(4):297-306.
被引量:10
8
于海波,何玉海,刘永峰.
从脾胃论治小儿脑发育不全[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689-691.
被引量:2
9
谢惠云,林华型,林国华.
火针配合活络固本汤治疗中风后偏瘫44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2):281-285.
被引量:4
10
王永洲.
腹针的创新研究与国际化[J]
.中国针灸,2013,33(9):833-83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7
1
刘孔江.
针刺在中风ICU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J]
.中国针灸,2003,23(10):615-617.
被引量:31
2
王涛.
毛刺治疗中风后麻木39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28-28.
被引量:9
3
高俊雄,赵万标.
谈“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和针灸临床[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28-29.
被引量:5
4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被引量:6138
5
许荣正.
针至病所的传承与发展[J]
.中医杂志,2006,47(2):155-155.
被引量:16
6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92
7
方晓丽,田大哲,李金田,郑俊江.
针坛魁斗照河山——记当代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父郑魁山教授[J]
.中国针灸,2007,27(2):141-146.
被引量:16
8
欧阳颀,周巍,张春梅.
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J]
.中国针灸,2007,27(10):773-776.
被引量:36
9
刘罡,吴毅,吴军发.
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87-90.
被引量:56
10
高爱英.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7-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阙雪云.
“二龙戏珠”针法治疗眼疾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1):69-72.
被引量:2
2
梁燕.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116-117.
被引量:10
3
王昙如.
康复期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113-114.
被引量:4
4
张明欣,邱丽,韩竹梅,金晓晓,余星.
调气养血针法对治疗中风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0):29-3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郭红梅.
脑血管病后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治疗体会[J]
.中国农村卫生,2018,0(12):73-74.
被引量:2
2
田福玲,李旗,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13.
被引量:4
3
郦雪芬.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鸣[J]
.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1):82-82.
被引量:1
4
杨勇.
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效果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46-1146.
被引量:6
5
陈衍.
针灸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4):989-991.
被引量:16
6
孙维政,麦丽柯扎提.阿里木,曾科学,李敏.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45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71-72.
被引量:3
7
殷育蕙.
头针疗法治疗脑中风的疗效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89-91.
被引量:1
8
刘洁.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7):129-130.
被引量:1
9
殷恒斌,程红亮.
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222-224.
被引量:4
10
申晓光,张素钊,王晓芳,马将,杨永刚,暴钢.
轻点刺络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9):1279-1282.
被引量:9
1
董宝强,林星星,王树东,田辉,张志星,隋月娇,张文静,宋杰.
经筋刺法与针至病所理论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17,58(3):187-189.
被引量:86
2
许荣正.
针至病所与针灸疗效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04,45(5):342-342.
被引量:8
3
许荣正,王美萍.
对目前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理论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9):1171-1173.
被引量:13
4
许荣正.
针至病所的传承与发展[J]
.中医杂志,2006,47(2):155-155.
被引量:16
5
许荣正,王美萍.
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627-630.
被引量:25
6
许荣正,王美萍.
浮针疗法与针至病所理论之关系[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65-366.
被引量:10
7
谷忠悦.
《灵枢·官针》针法效用——针至病所[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349-349.
被引量:11
8
张爱军,盛燮荪.
影响气至病所的因素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99-900.
被引量:6
9
丁宇,李焱.
《内经》五刺法临床应用及其延伸[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900-902.
被引量:12
10
郭蕾.
经筋疗法治疗筋伤疾病的研究近况[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99-900.
被引量:16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