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围生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生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活性多数增高,凝血功能亢进[1],形成了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理基础。我院对310名围生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以动态监测凝血功能,预防的发生,
作者
魏文华
机构地区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
出处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2期157-157,共1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关键词
凝血功能
检测结果
围生期
临床意义
孕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平均血小板体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类号
R446.11 [医药卫生—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秦洁.产科学.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0-264.
2
曹燕飞,沈建梅.
315例围生期孕妇凝血3项检测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73-874.
被引量:6
3
焦存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5):265-266.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胡燕,高轶,陈燕萍.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与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10-11.
被引量:10
2
梁心玲,朱坤仪.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临床处理结果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59-59.
被引量:76
共引文献
30
1
王荣就,曾绍妤,蒙君平,李培禧.
预产期孕妇与未孕女性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13):2423-2424.
2
李六红,阴志琦,侯春英,孙延河.
妊高征患者及临产孕妇凝血参数分析及意义[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7):990-991.
被引量:5
3
谢献英.
胎盘早期剥离的治疗探讨[J]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8):745-747.
被引量:1
4
米娜瓦尔·尼扎米丁 ,朱启英 ,王冬梅 .
维吾尔族子痫病例146例临床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7):669-670.
5
李晓娟.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例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2005,26(9):1012-1013.
被引量:1
6
徐颖.
勇者无畏[J]
.世界汽车,2005(12):124-127.
7
王勇,李秀芝,王秀梅,刘凤娥.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3例抢救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02-1003.
8
黄影蓓.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及未应用肝素的治疗体会(附31例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3):26-28.
9
李晓兰,李晓玲,胡春兰,杨源.
肝素联合子宫切除在产科DIC治疗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92-93.
被引量:1
10
张予宛,贺全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DIC3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669-4670.
同被引文献
13
1
王平.
产科DIC5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2-44.
被引量:9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29.
3
涂惟成,王秋.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9.
4
Levi M.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rit Care Med, 2007,35:2191-2195.
5
伞翠平.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63-64.
被引量:2
6
王雪华,林少微,焦晓阳,蔡应木,林静华.
妊娠妇女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2):294-296.
被引量:8
7
徐华建,田小浪,刘劲松,白垚,张莉萍.
建立实验室内不同凝血检测系统生物参考区间的探讨[J]
.重庆医学,2010,39(24):3338-3339.
被引量:4
8
郑丽丽.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75-1376.
被引量:4
9
乔凤伶,江咏梅,石华,杨惠.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诊断评价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4):327-329.
被引量:5
10
林文源.
23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90-29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曾正莲.
血凝筛选试验在妊娠产妇中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57-2358.
2
朱建香.
丹参酮注射液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应用探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6):788-789.
3
王爱玲,张艳,安翠平,王献伟,周琰.
孕晚期妇女部分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396-39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戴隽.
临产孕妇凝血三项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7):965-967.
被引量:13
2
洪建丽.
凝血指标检测在提高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母婴安全率中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2):2761-2763.
被引量:6
1
常子军,路更.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变化[J]
.黑龙江医学,1998,0(12):66-66.
2
徐学良,白冰,辛丽红,向阳,张威,陈伟.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4):423-425.
3
邓顺周,林建国,游锦安,李勤,张春兰.
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临床意义[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4):370-372.
被引量:4
4
范维柱,刘秋月.
围生期孕妇骨量及骨代谢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43-143.
5
俞刚,陆峰泉,蒋理.
维生素D水平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12-14.
被引量:3
6
林爱华,胡亚远,钟金清.
围生期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57-58.
被引量:6
7
唐祚邦,王长松,袁斌,尹丙姣.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J]
.临床血液学杂志,1997,10(1):25-26.
被引量:2
8
郭立强,孙文东,刘玉强,邵光峰,赵升田,袁明振.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6):10-13.
被引量:2
9
李德奎,吕军,刘跃,黄萍,程多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3):68-69.
被引量:1
10
王新宇,孙玉芳,高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的意义[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2):94-96.
被引量:7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