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Education Science
参考文献1
-
1(瑞士)皮亚杰(Piaget,J.)著,卢燺选.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同被引文献289
-
1《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周详.2020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4家教育类期刊的发文统计[J].中国高教研究,2021(4):89-95. 被引量:14
-
2高皇伟.叙事研究方法论与教育研究:特征、贡献及局限[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4):24-31. 被引量:8
-
3于文轩,樊博.公共管理学科的定量研究被滥用了吗?——与刘润泽、巩宜萱一文商榷[J].社会科学文摘,2020,0(2):30-32. 被引量:4
-
4陈丽,陈青.利用电子媒价“双向交互”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中的问题──实时交互远程教学实验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1999(11):43-46. 被引量:6
-
5张志君.从世界各国远程教育看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1999(7):8-13. 被引量:8
-
6张伟远.关于远程教育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分类的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1999(5):39-42. 被引量:13
-
7冯建军.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1998,19(1):26-30. 被引量:21
-
8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19(9):19-28. 被引量:63
-
9朱国仁.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与方法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8(2):27-32. 被引量:20
-
10丁兴富.新型的远距离高等教育系统——试论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方向和远大前景[J].中国远程教育,1986(11):26-2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23
-
1王洪才,田芬.“证实规律”与“阐释意义”: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的两种旨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3):84-93. 被引量:9
-
2吴慧,刘先进.教育量化研究“失效”的原因及其转化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57-58.
-
3孙源.20世纪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13-15.
-
4滕星,巴战龙.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9-22. 被引量:51
-
5耿涓涓.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的文献分析[J].高教探索,2005(5):12-14. 被引量:9
-
6李强.大学运行的学理研究范式及其基础——《大学运行模式》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23-24.
-
7张伟香.量化研究——一笔不可缺少的教研资源[J].教学研究,2008,31(1):13-15. 被引量:3
-
8苗建红.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3):9-10. 被引量:2
-
9黄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四种典型范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4):89-91.
-
10乜勇,魏久利.教育研究的第三范式——混合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9):19-2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09
-
1谢青松,白然,谢浩.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近二十年国内学分银行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75-86. 被引量:15
-
2聂薇,何展宁,吴妍.国内外语教学批判性思维研究进展考察[J].中国ESP研究,2023(1):9-18. 被引量:1
-
3海路,李祎晨.论民族教育研究的空间结构——基于费孝通的学术研究路径[J].西北民族研究,2022(4):56-68. 被引量:5
-
4伍红林.从旁观到深度介入:田野研究在教育学中的转化[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100-108.
-
5刘峻杉,侯前伟.“文化”的多学科理解及其在教育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6):11-25.
-
6龚玉.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3):22-24. 被引量:2
-
7王丽芳,吴石金.谈网络课程开发和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建设[J].高教与经济,2006,19(2):67-71. 被引量:1
-
8杨露.浅析访谈中的“意义共享”[J].科教导刊,2014(12).
-
9耿涓涓,席嘉骏.局外生存:高等教育研究与政府决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73-76. 被引量:3
-
10王星霞,刘桂珍.网络课程:交互、合作学习设计模式及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27(2):52-58. 被引量:17
-
1刘甜甜.教育叙事的三个辩证[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11):39-41.
-
2刘晓瑜.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5):17-19. 被引量:16
-
3余丛.浅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异同[J].知识经济,2009(9X):10-10.
-
4史建伟.教育研究应当坚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18-21. 被引量:4
-
5姜丽华.世界各国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及其研究[J].教育科学,1996(4):62-64. 被引量:3
-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1):37-41. 被引量:47
-
7甘磊.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黑河教育,2007(2).
-
8茆俊强.关于教育经费短缺的定量研究[J].教育研究,1991,12(1):49-53.
-
9韩玉果.毛泽东人格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8):237-237.
-
10孔凡君.教学在反思中提高[J].科技视界,2013(30):248-24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