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轨道交通越行方案行车组织设计
被引量: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许多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第一圈层发展已经结束,轨道交通建设已经由市中心区向城市副中心、卫星城及郊区发展,针对连接市区和市郊的较长轨道交通线路,其运行模式介于铁路和城市地铁之间,文中重点研究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越行的服务功能,提出了关于越行方案的能力损失计算原则、快车停靠站确定原则、越行点确定原则、越行站配线设计以及越行方案评价等理论方法,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借鉴。
作者
徐吉庆
陈福贵
汤珏
机构地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院
出处
《四川建筑》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Sichuan Architecture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越行方案
组织设计
分类号
U291.2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2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89
参考文献
7
1
刘丽波,叶霞飞,顾保南.
东京私铁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对上海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启示[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1):38-41.
被引量:28
2
宋键,徐瑞华,缪和平.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开行快慢车问题的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2):23-27.
被引量:49
3
王印富,雷志厚.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的探讨[J]
.铁道工程学报,2001,18(4):59-63.
被引量:14
4
袁博晖,王英涛.
针对断面客流量差异的行车组织适应性探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5):32-33.
被引量:9
5
胡志晖 饶雪平.关于市域轨道交通快速功能设计的探讨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为例.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9,(7):22-25.
6
张国宝,傅嘉,刘明姝.
城轨列车非站站停车及派生的越行问题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5):18-22.
被引量:23
7
邵伟中,刘瑶,陈光华,徐瑞华.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62-64.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王印富,雷志厚.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的探讨[J]
.铁道工程学报,2001,18(4):59-63.
被引量:14
2
李依庆,吴冰华.
巴黎轨道交通市域线(RER)的发展历程[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3):77-81.
被引量:20
3
彭其渊,闫海峰,魏德勇.
客运专线上高速列车越行对其他共线列车旅行速度的影响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2(1):25-32.
被引量:4
4
徐瑞华,杜世敏.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特点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8(1):10-12.
被引量:52
5
徐瑞华,江志彬,朱效洁,吴强.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的关键问题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8(5):31-35.
被引量:31
6
谭云江,董守清,闫海峰.
两种速度地铁动车组混合开行的影响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6):37-39.
被引量:7
7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上海城市轨道交通R线运输组织优化研究[R].,2004..
8
季令 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53-55.
9
Black A. Urban mas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 ]. New York:McGraw - Hill Inc. , 1995.
10
刘明姝.[D].上海:同济大学,2005.
共引文献
112
1
赵疆昀,陈宁.
天津津滨轻轨9号线大站快车组织方案研究[J]
.内江科技,2023,44(4):77-79.
2
王余富,王志.
特大型城市发展双轨道交通网络的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S02):511-516.
被引量:2
3
王世伟,胡思继.
城际铁路旅客列车中间站停站方案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31(3):57-59.
被引量:3
4
袁博晖,王英涛.
针对断面客流量差异的行车组织适应性探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5):32-33.
被引量:9
5
张国宝,刘明姝,徐瑞华.
城市轨道列车在中间站折返时的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8(6):31-35.
被引量:13
6
田福生,吕红霞,李致宏.
基于车底配置最优的地铁列车交路设计[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1):26-28.
被引量:7
7
傅荠,姜楠,毛俊毅.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瓶颈现象的对策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07(4):54-57.
被引量:2
8
江永,叶霞飞.
国外典型大城市轨道交通配线方法和经验[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12):35-39.
被引量:6
9
杨耀.
国外大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展及其启示[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2):17-21.
被引量:31
10
徐雍,张国宝.
地铁环线列车开行方案的比选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12-1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8
1
俞展猷,李照星.
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五大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1):55-59.
被引量:17
2
王印富,雷志厚.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的探讨[J]
.铁道工程学报,2001,18(4):59-63.
被引量:14
3
彭其渊,杨明伦,倪少权.
单线实用货物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5,30(5):537-542.
被引量:14
4
徐瑞华,陈菁菁,杜世敏.
城轨交通多种列车交路模式下的通过能力和车底运用研究[J]
.铁道学报,2005,27(4):6-10.
被引量:57
5
张国宝,傅嘉,刘明姝.
城轨列车非站站停车及派生的越行问题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5):18-22.
被引量:23
6
田福生,吕红霞,李致宏.
基于车底配置最优的地铁列车交路设计[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1):26-28.
被引量:7
7
王粉线,汪履直.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的设置[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2):36-37.
被引量:17
8
邓连波,史峰.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3):106-110.
被引量:30
9
许红,马建军,龙建成,杨浩,龙昭.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数学模型及方法[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30(3):10-14.
被引量:16
10
王灏.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发展的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3-6.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9
1
孙钟权.
佛山地铁二号线如何实现快线功能方案研究[J]
.低碳世界,2014,4(2):203-205.
2
高德辉,胡春斌,宗晶.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方案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2):73-78.
被引量:14
3
赵壹,汤珏,曹世超.
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对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发展的启示[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4):8-9.
4
向红.
地铁快慢车模式研究体系的建立[J]
.铁道工程学报,2014,31(8):101-104.
被引量:11
5
陈福贵,徐吉庆.
深圳地铁6号线快线功能实现方案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10):81-84.
被引量:3
6
汤珏,陈福贵.
地铁快慢车模式越行点的确定方法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4,31(10):89-93.
被引量:17
7
陈福贵,汤珏.
地铁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损失原则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4,31(12):96-100.
被引量:24
8
王先明,陈荣武,蔡哲扬,王方超.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快慢车模式运行图自动生成与CAD实现[J]
.计算机应用,2015,35(4):1190-1195.
被引量:3
9
缪道平.
地铁快慢车模式车站辅助配线方案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5,32(6):97-101.
被引量:19
10
赵壹,谭小土,陈福贵,曹世超.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7,61(9):65-67.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89
1
刘勇.
台州S1线一期工程车站配线方案研究[J]
.智能城市,2020(22):4-6.
被引量:3
2
徐俊,梁青槐,韩阔,邓京维.
市域快轨快慢车比例对越行站设置影响分析[J]
.铁道工程学报,2022,39(9):100-105.
被引量:2
3
蒋志华.
景区单线轨道交通站台与到发线纵列方案设计探讨[J]
.高速铁路技术,2020(S01):39-43.
4
缪道平.
地铁快慢车模式车站辅助配线方案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5,32(6):97-101.
被引量:19
5
雷晓瑜,杨国飞,易晨阳,马骞,刘彦君.
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及其组合运输组织特点的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9):64-69.
被引量:18
6
程雯,韩宝明.
北京地铁6号线快慢线运营模式设计[J]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5):71-76.
被引量:6
7
熊川雲,刘明哲,庹先国.
速度梯度模型在限速条件下的小扰动传播分析[J]
.计算机应用,2015,35(A02):98-100.
8
郝悦颖.
基于站台不停车的地铁列车概念设计研究[J]
.科技资讯,2015,13(29):41-43.
被引量:2
9
张鹏,金龙,张天伟.
以节省乘客旅行时间为目标的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停站方案[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10):90-94.
被引量:14
10
沈海宏.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配线设置设计要点[J]
.铁道勘察,2016,42(6):76-78.
被引量:6
1
徐意.
广州地铁21号线快慢车越行运行图规划实例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12):143-148.
被引量:5
2
向红.
地铁快慢车模式研究体系的建立[J]
.铁道工程学报,2014,31(8):101-104.
被引量:11
3
刘华.
铁路和城市轨道行车组织设计的差异[J]
.铁道标准设计,2000,20(6):67-68.
被引量:2
4
龚微寒.
汽车总装配线设计(1)[J]
.湖北汽车,1991(4):32-34.
被引量:2
5
彭闯.
地铁越行站浅析[J]
.低碳世界,2014,0(10):285-286.
6
孙孝悌,李玉中.
干线提速暨重载的越行站布局方案论证[J]
.郑铁科技,1996(1):1-5.
7
拟建·在建项目[J]
.世界轨道交通,2017(3):14-14.
8
高继宇.
现代有轨电车行车组织设计相关问题分析[J]
.科技信息,2011(32).
被引量:14
9
梁创佳.
轨道交通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3):5-8.
被引量:11
10
吕丰武.
轨道交通快慢车线路车站配线方案的研究[J]
.铁道通信信号,2017,53(3):90-91.
被引量:3
四川建筑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