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意义及对策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成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对策。
作者
李星
机构地区
唐山学院科研生产处项目管理科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8,32,共3页
News Research
基金
2010年唐山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项目(编号:10140203c)支持
关键词
公众科学素养
对策
科学教育
科学普及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范冬萍.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14.
被引量:8
2
吴素华,郭耀红.
如何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85.
被引量:5
3
高宏斌.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
.中国科学基金,2011,25(1):63-64.
被引量:56
4
徐诚.
试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56-57.
被引量:1
5
王章豹,孔玉芳.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24-12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朱贤,陈剑华.
关于科学教育的思考[J]
.全球教育展望,1999,29(2):52-56.
被引量:8
2
张开逊.
公众与科学[J]
.民主,1996,0(3):25-26.
被引量:1
3
刘华杰.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2-18.
被引量:28
4
韩水法.
甄陶还是镀金?[J]
.读书,2006(6):3-12.
被引量:23
5
范冬萍.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14.
被引量:8
6
李大光.公众科学素养--国家发展的实力基础[J].中国教育报,2002/1/9.
7
齐让.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点思考[EB/OL].(2007-08-24)[2009-07-29].http://www.sts.org.on/fxyj/zcfx/documents/200708231.htm.
8
中国科学技术办会.科协成立50周年发布会[EB/OL].(2008-11-16)[2009-08-01].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08/10964420-1.html.
9
张滢.高中新课改逐步全面推进[N].中国教育报,2008-06-13(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科普统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共引文献
70
1
陈木兰,钟萍,张炜鹏.
幼儿教师科学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粤西为例[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4):58-62.
被引量:3
2
王蓓,张静.
关于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几点思考[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2(1):19-21.
3
刘世钰,王欣,王维周.
关于制订测试城镇居民科学技术素养指标体系的探讨[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50-53.
4
李宪奇.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J]
.中国科技论坛,2008(7):97-101.
被引量:5
5
王章豹,孔玉芳.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24-129.
被引量:5
6
周敦文.
青年的科学素质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思考——以武汉市青年科学素质发展调查为例[J]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99-100.
7
檀江林,刘瑞平.
探索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可行路径——以大学生主题素质教育网站为视角[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4-8.
被引量:2
8
伍正兴,王章豹.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特点[J]
.科普研究,2010,5(6):50-53.
被引量:4
9
张平芳.
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22):328-328.
10
刘培磊,康定明,李宁.
我国转基因技术风险交流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31(8):145-14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7
1
金勇进,雷怀英,吴潇.
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0):125-129.
被引量:3
2
张艳,石顺科.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活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193-197.
被引量:3
3
胡俊平.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管理模式及SWOT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3):54-56.
被引量:4
4
黄臻.
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意义及有效途径[J]
.理论与当代,2013(9):45-46.
被引量:8
5
陈胜文,张晶,乔燕春,田耀加,郭爽,张华.
大数据在农业科普中的创新应用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233-236.
被引量:9
6
张雪.
基于顾客接触理论的科普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泉州市科普公共服务调查为例[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6(3):40-45.
被引量:4
7
朱世龙,伍建民.
新形势下北京科普工作发展对策研究[J]
.科普研究,2016,11(4):75-78.
被引量:3
8
丁爱侠.
农村环境科普教育实效性推进策略研究[J]
.学会,2017(2):56-60.
被引量:3
9
刘萱,王宏伟,马健铨,李心愉.
新时代科普机制创新实施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今日科苑,2018,0(8):46-55.
被引量:3
10
连湘琦.
加强科普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J]
.科技传播,2019,11(19):159-16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黄静.
高职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现状分析——以常州大学城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4,0(3):30-35.
2
李庚.
新时代县域科普工作创新实施路径研究[J]
.学会,2020(5):50-55.
被引量:2
3
陈梅.
科技传播与公众科技素养之关系研究[J]
.科技视界,2024,14(31):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程艳霞,王紫穗,王虎,朱洪启.
基于扎根理论-ISM的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研究[J]
.科普研究,2021,16(5):66-75.
被引量:3
2
陈小兰.
大数据时代下的科普工作创新开展策略探究[J]
.通讯世界,2024,31(3):172-174.
1
彭在曦.
开展信息用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
.中国信息导报,1997(9):14-15.
被引量:8
2
王琳.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及对策[J]
.图书与情报工作,1993(4):16-17.
3
李竹冰.
论发展农村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及对策[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4):126-129.
4
刘艳.
论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及对策[J]
.当代教育科学,2008(7):60-61.
被引量:1
5
卢扬,石岭琳,欧阳磊.
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建共享意义及对策[J]
.图书情报导刊,2016,1(5):41-42.
6
王淼.
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8):15-17.
7
陈芳.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J]
.网络财富,2010(20):153-154.
8
翟立平.
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的意义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8):74-75.
被引量:4
9
赵洪芳.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意义及对策[J]
.机电兵船档案,2011,27(3):35-37.
被引量:3
10
马正江.
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思考[J]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S1):54-55.
被引量:1
新闻知识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